产品设计过程中,在定位客户时要找准真正的客户是谁,在定位精准好真正的客户以后,再进行产品的需求调研就会更为准确快捷了。
还拿上一个无线WiFi系统针对商业综合体的应用来举例,如果在跟客户确定好,这个使用群体是商场的内部商户时,可能需求就会比较简单,大多要考虑的都是信号如何无死角的覆盖,如何屏蔽外来人员的接入,如果收费如何计费,提供良好的无线网接入体验等。如果确定这时WiFi的客户群体是购物者,也会比较简单,除了信号的覆盖这种表象需求以外,还需要考虑让购物者如何更愿意使用无线网,从给他们一个很好的使用体验出发,比如,设计出一个只要购物者进入商场的时候,就主动推送无线连接的界面,在三秒内就能完成认证链接,并推送商场的购物指南、打折优惠促销、停车查询缴费等信息,就可以大大增加购物者对WiFi的使用粘性。如果客户除了购物者,还有商场的运营方,那么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对客流数据统计、热点店铺位置和时段的分布、单个购物者的行为动线以及购物信息的分析和精准营销推送等,进行产品功能的满足。
从后两者的需求上看,其实从功能上,客户的需求已经超出了硬件产品所能满足的范畴,这时候可能就需要通过软件来配合实现。很多厂商在前一个定位客户的阶段就不再对产品做细分,所以,针对不同使用场景的时候,大多都是一个方案模板打天下,用一套产品解决方案来卖给客户,这种情形,产品顶多只能满足客户的显性需求,就很难说这种产品有多大的价值和竞争能力了。
而细分客户后,针对不同使用需求,延伸出的产品功能定位,会从客户真实的需求出发,即便硬件产品的差异化不大,所能提供的功能有限,但是,经过客户深层次需求挖掘后,推出来的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则会满足客户真正需要的功能,形成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那么,在进行需求调研的时候,如何挖掘到需求的本源呢?其中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使用者,真正客户的角度去想,这个能力也可以称之为换位思考的能力。通过角色换位,我们可以体察到真正客户在使用产品的体验感受,也有机会发现购买者和产品开发者看不到的盲区、黑洞,进而寻找到传统产品设计思路的缺陷,而不再是按照“比较思维”,去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我们也参照着做功能相似的产品,或者被购买者臆断产生的需求误导,做出不符合真正客户使用习惯的,反人性的产品。
同时,需求的本源还要有一种对于客户需求的洞察力。比如奢侈品,如果你以为客户需要的是一个包包,那么,你就错了,如果你以为客户看上的是这个包包的设计,外观,这种需求定位也不对,而客户买一个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包包,最重要的需求,是他需要一个产品,可以在他携带展现时,可以让对方给自己一个迅速的阶层、品味的定位,可以说,这个包包就是他随身携带的一个标签,名片,这时,你才可能发现,客户对于这个产品真正的本源需求,在后期的产品设计中,才有可能做出超越购买者和真正客户预期的产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