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开启筑梦之旅---003/100,以文字为伴。写他人故事,品百味人生。
这是个发生在40年前的真实故事……
新梅和翠华原本是两个城市的人,如果不是人生的际遇有一个相同点林宽佑牵连着,估计她俩这辈子也不会有交集。
林宽佑是新梅爸出了五服的一个堂兄,因供奉同一份族谱,两家又是邻居平常照应的不老少,关系自然亲密了许多。林宽佑这一支到他这儿是三代单传,眼瞅着年龄往四十跑了,依然没有女人进家。这可急坏了瞎眼妈妈,她主动提溜着从左邻右舍借来的20个鸡蛋,找到族里在外面混的有点眉目的包工头,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希望能带宽佑走出这个山旮沓,哪怕是出去讨饭也应该讨回来一个女人为林家延续香火,哪怕最差生个丫头也能伺候他老。不然她死不瞑目!
年轻的包工头哪儿受得了祖奶奶这样施压,再纠缠下去她抱不上孙子就成他的不是了!于是他痞笑着将鸡蛋和宽佑妈送回了家。也当着宽佑的面答应再出门就一定喊上他。
他们来到了A市的一个小镇,这是偏南方的地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这里的人们只要人勤力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这次他们是给乡镇小学翻盖教学楼,以前低矮的土坯茅草屋围成的四四方方的院落要起两幢五层楼的高楼,两头连接处再起两层楼作为生活区,分别是孩子们的饭堂和教职工的宿舍。
工地上尘土飞扬、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的一堆东西,宽佑跟着工友们拖着板车清理垃圾、拖着板车送砖、石子和砂,有时候还跟着老师傅学习和泥拌沙,他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力气,经过两个月的磨炼,原本苍白清瘦的脸庞渐渐晒成了小麦色,还泛着微微的红光。
工地上的伙食一直是由包工头全包的,他在当地找人埋汰烧,一天三顿顿顿不落。之前用的都是年富力强的男劳力负责二三十人的伙餐,这次是校长强硬塞给他一个女的,说是学生妈妈,男人得病死了欠下了一屁股债,家里还有两个娃,已经穷的揭不开锅。让他无论如何都要答应下来。包工头说这么重的活路要先烧一餐看看。
于是,校长领着翠华妈来了。二十七八的俊俏媳妇,身形高挑瘦弱。虽然皮肤有些黝黑,但也遮不住五官的精致,特别那双大眼睛,总是雾蒙蒙的,特别有神。别看她人长的瘦干活一点也不惜力,偌大一袋卷心菜扛起就走,算账更是不在话下,二三十人的米饭怎么煮、面怎么发,既不浪费又能让大家吃饱,她跟包工头说的头头是道,试烧了两天,这些苦汉子们感慨好久没吃这么舒服了!再后来包工头直接连采买的营生也交给她了。她只需要每日终了跟他报个账,做到日清日结。
翠华妈稳定下来了,她也渐渐地在繁忙中将原来的羞涩感一点点抛去,毕竟一个江南女子天天混迹在一群粗汉子们中间多少有些不习惯。好在这群人还是比较老实本分的,除了偶尔有人嘴头上占她几句便宜外也没有人真把她怎样。
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去了三个月,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南方没有暖气,室内外温差不大,工棚里接入的自来水管时常上冻,没有水对于翠华妈来说是天大的难,到时间端不出饭来要被包工头责难,严重时有可能工作都不保。家里刚好稳定下来的日子她是说什么也不愿舍弃,她甚至想来办法,从家带来烂布头包裹着水管,有时候头天晚上多烧壶热水早上浇在上头,可整个管道都冻了,好像也无济于事。
她的焦急被林宽佑全看在心里,利用放工时间他去附近的住户家里打听,向别人取取经,才知道离这儿不远处有口水井,在没接入自来水时大家都是从这口井里挑水吃。宽佑像发现了新大陆,急匆匆地赶回去告诉了翠华妈,在工地上翻出两个装涂料的干净桶,翠华妈拎着一大筐要洗的蔬菜,两人一前一后往井边走去,也不知道这一路上他们都说了什么,就感觉他们的脚步越来越轻快了。
后来即使下大雪的早上,翠华妈来到工棚,发现储水桶里、大铁锅里的水永远都是满的,那一刻她不用多想,就知道一定是那个话不多但很勤力的林宽佑所为。因为每次四目相对时,他总是红着脸躲避,而她总是抿着嘴死命地压着笑……
这世上如果有语言到不了的地方,那么文字可以!如果有灵魂到不了的地方,那么音乐可以! 不念过去,不惧将来。过去已去,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