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看电视电视这个问题呢,我们家也曾经矛盾了很久。后来经过一些学习,看了很多人的分享之后我们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感觉上还不错。只是没有深入的思考,前段时间听课的时候我又受到了启发,也写了一篇文章《针对孩子的屏幕时间我需要做什么?》https://www.jianshu.com/p/3d56eb08b5c3,记录了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和思考的道理。这一次我是回忆了一下自己家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和妻都做了些什么,就顺便记录了下来,攒成这篇文章。
下面就是我们家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
因为孩子出生的时候呢,我们家是有电视的。孩子会走了之后,那个时候的我们也有让老人来帮忙带孩子,那么老年人他们平时没有什么娱乐的方式,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看电视。所以说呢,孩子也跟着看了不少。什么打仗片儿啊、爱情片啊,好在是老人还刻意的回避了那些比较恐怖的血腥的内容。
那时候我们也不希望孩子看那些电视节目的。所以,后来我们跟老人做一些沟通,那么老人就会在孩子在场的时候呢,他们就尽量看一些文艺节目,比如说中央三台的星光大道啊、开门大吉啊、中国好声音啊,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家孩子的口头禅就是“开门大吉”,最喜欢看到的就是尼格买提。
再之后呢,就是我们跟老人的沟通之后呢,就是他们会在孩子进房间睡觉了之后,再看那些他们喜欢的影片。打仗片儿,这个是我岳父的爱好。而我岳母那是喜欢看那些感情戏,就是那种现代时装剧,那种就是大家哭的死去活来的那种。他们两个也有冲突,这个就是由他们解决了,我就不在这里细说了。
在孩子三岁之前吧,都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就是经常有电视看,尽量就是看一些综艺节目。那个时候学习的不多,不够深入,对于电视的危害也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对于大脑前额叶皮质的影响。所以我们就只是提醒孩子和电视保持距离、保护视力,注意休息,也会让孩子来负责关电视,尤其是吃饭和睡觉前关电视。
而且那个时候我们也还不太担心,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发现,可能是因为孩子更喜欢在户外活动,而我们也愿意去花时间陪孩子去户外,老人也很配合,上午下午都会带孩子外出。比如我们下班之前呢,我们岳父、岳母就会把孩子带到附近的小公园去,然后我们下班了直接去公园里面,接着孩子再去玩一会,岳父、岳母就换班回去做饭。
当时可能是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呢,让孩子对于电视没有那么的依赖。
那么后来我们就搬了一次家,就是从广州搬到了郑州。在这次定居的时候,媳妇儿就跟我坚定了一个信念,就是我们在家里就不买电视,也不装电视线路。我们只留电脑,用显示器来看一些我们想给孩子看的动画片。目的就是我们想从片源方面来做一些掌控,先由我们筛选一下内容。这是孩子三岁半,我们会给孩子看的片子有:花园宝宝、天线宝宝、小猪佩琦、火车特洛伊、汪汪队、鼹鼠的故事、警车珀利、超级飞侠这一类的。我们会给孩子看的都是由我们的设想在里面的,比如是让孩子可以在睡前有的放松(花园宝宝),能有更开阔的视野(天线宝宝、巴巴爸爸),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火车特洛伊、汪汪队等)。
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就是孩子三岁多的时候。他呢,对于电视对动画更是有兴趣了,比小时候兴趣会更大的,原来他其实是无所谓的,他更倾向于大人陪着他去玩积木,在草地上打滚儿这些的事情。所以说呢,我们也挺庆幸孩子就是在三岁以后一直到现在,我们家孩子八岁了,家里都没有电视,我们唯一的就是允许的就是它可以用电脑。他可以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来操作。之前是15分钟,看小猪佩奇大概就是一集的或者两集的时间,当时也是让他看完一集就休息的,并没有约定一次是多少分钟的时长。
后来孩子学会拼音了,就不局限于观看影片了,开始操作画图软件和PPT软件还给自己制作奖状了。这个时候他会因为使用时间和我们有一些冲突,我们对应的态度就是现在是休息时间,休息5分钟之后你就又可以再次使用电脑了。
然后从孩子一年级开始到现在,就是周一至周五可以有每天半个小时的时间。当然了,周末的话我们就会时间会放长一点。可以看一部动画电影,或者是看一集记录片,大概是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这样的时长吧,有些时候我们会建议他分成两段来看,就是不会一下子从头看到尾。比如现在看《诗词大会》我们也会在更换选手的时候暂停休息一下。
关于规则,我们是有一个口头的约定,孩子也很自觉地配合。所以我们家现在并没有一个很严格的执行。孩子也愿意遵守约定,他也提过意见,我们也认真的回应他,和他讨论如何对视力的保护,我们做这样的约定的目的,也承诺会年龄增长,会给他逐渐增加使用电脑的时间。这期间我们也会带孩子去做体检,挂专家号,让专家跟他说保护视力、保护牙齿需要做哪些事情。
同时呢,我们一直在另外一方面努力,就是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互动的模式。其实看电视其实是孩子一个很无聊打发时间的一个方式。如果你能够帮他把时间充实起来的话呢,他对于电视需求并不是特别大,这是我们自己通过自己生活实践发现到这个情况。
比如说我们家就是主要给孩子提供的玩具,就是积木,之前是木质的积木。然后呢,孩子大一些了就买了乐高积木。这两个都需要孩子去很专注的去构思,或者是设计。那他的时间就花掉了很多,而我们也通过心理营养的方式给他肯定赞同,不管他搭建成什么样子,我们都绝对不会说他做得不好,只会说“我发现你这次拼成这个样子,好像有些想法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给孩子建立他的这种自豪感、自信心,还有他这种主动的意愿,并且也能获得足够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就对于电视啊,或者电子游戏,那就没有那么多的需要。
然后再长大一些,像现在的他八岁了,我们会跟他一起玩一些数学游戏,还有记忆力游戏。比如用扑克牌就有好几种,第一个把偶数张扑克牌背面朝上的整齐排列的放在桌面,然后每一个人每次翻开两张扑克,如果相同的牌就拿走,不是相同的就还翻过去背面放回原处,直到全部两两拿走。这种比较考专注力,还可以提高专注力、记忆力的。还有一种就是玩二十一点,这个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也很考验计算和决策。再有就是纯数学游戏,事在书上学到的,就是从四种花色的1~10的共40张牌里面抽四张牌,然后做四则运算来得出24这个结果。
关于游戏我媳妇儿也在发挥自己的能力,她会去网站看一些英语的小游戏,也有类似刚才那个翻扑克牌那样那种方法的游戏,就是把英语跟汉字,就是写在卡纸两面,然后通过找反义词、找同义词这样的方式去玩这些游戏。
通过这样的方式呢,我们也陪伴孩子了,也把孩子的时间运用到了一些屏幕以外的这个事情上面。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做父母的真的要跟孩子一起去做这个游戏,你不能对孩子说“你自己去玩游戏吧。”那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兴趣的,必须是有大人陪着他一起玩进去,这样的话呢他就能很开心很投入。人越多他说他就越开心,他就对这个游戏就越投入。比如说我们家看了诗词大会之后,就经常在家里玩飞花令。今年新增加了“你说我猜”和“出口成诗”。这时候我们都是一家三口在一起玩的。虽然我们并不能像那些诗词高手那样表现优异,但是可以故意装出绞尽脑汁的样子,夸张的表情,还有一些低级的错误,让大家开心快乐就可以了。
当然了在平板或者电脑上也能找到和我刚才说的类似的游戏,只是我发现实体的游戏比起通过屏幕虚拟的玩的游戏更吸引孩子。用真实的玩具陪伴孩子一起去玩的话,绝对比平板更有乐趣一些。
同时呢,对于孩子的一些兴趣的培养。我觉得也会比只是单纯的屏幕时间会更好一点吧,但是这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做铺垫,还要画一些经历去寻找资源。比如我们就尽量培养孩子对自然的好奇,还有就是对唐诗的兴趣,所以我们会找一些记录自然风光、动物植物、科技发展的记录片,比如:《行星地球》、《极光》、《植物世界》《超级工程》等等。还有就是关于唐诗的节目,最近几年比较有名的就是《诗词大会》和《经典永流传》。不是为他们打广告,而是我选择了它们,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根据自己家的需要去选择适合自己家的节目,我觉得好看的节目有很多比如《中国好声音》《歌手》《厨王争霸》《开门大吉》《星光大道》……
应该还有一些我没记起来的,以后也会逐渐地增加。现在简单的总结一下就是。
第一点,我们家是不阻止、不排斥孩子去接触这些电子产品的,我们会给他设置一个大概的时间限制。然后对于孩子能够接触到的音视频资源做出一定的筛选,尽量把优质的资源带给孩子。所谓优质的资源就是能够给孩子示范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开拓孩子的视野的。
第二点就是,不纠结,不焦虑,用比较放松的心态去“管理”。大概因为一直以来的习惯的养成,这个时间限制我们并不是执行很严格,没有必须遵守或者是违反这个怎么处罚,就是一种很宽松方式来去执行。孩子的表现也是很自觉地,我们稍微一提醒他,孩子也知道他会说“我知道了”、“我这次超时了”、“谢谢!”,这时我们也不会去批评他。
第三点,我们提供更加多的丰富的一些活动,来帮助孩子去用掉的时间,让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投入在电视或者平板上面去。
第四点,做父母的真的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和孩子去玩这些游戏,多和孩子进行连接。其实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需要你陪他玩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而且有了固定的陪伴时间的话,大家都会变得相对自由。
以上这四点呢,就是目前我们家处理电视啊,平板啊,这些事情的态度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