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这是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里的《读几本书》中讲到的,我折抄在本子上,似乎我也有了一些感慨。
读书要的是思想,要的是明智,要的是开门后就见到外面的新事物。我们的前辈读书可谓非常勤奋了,读到书烂破万卷,这在今人看来尤其做不到,倘他一旦拿起书来他就自己给自己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诗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知苦害多少人,尤其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其毒害从不可小觑。据说是某皇帝提出来的,为的就是让读书人努力读书就什么都有了,于是皇帝更好的实行统治。这个论点提出来后足足影响中国人一千年却仍然不会江河日下,那么读的书是活书也自然变成死书了,因为只有一个目标————书中自有黄金屋了。有的人当然并不仅仅局限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他们的修炼更上一层楼,向着————书中自有颜如玉进发,可颜如玉并非只要一个,再玩一套黄金屋藏娇的典故。“书中自有黄金屋”与“书中自有颜如玉”便完完全全结合在一起,比用胶水还粘得牢固。
再说颜如玉的事,先前可能他们并未想到颜如玉,仅仅只想黄金屋,有了更高尚的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现在是没有君了,君在枪炮声中就退出了金光闪闪的舞台,那金光闪闪的舞台还保留着,而且还将一直保留下去,因为下一班人还要上来表演。于是他们读《论语》读《孟子》却又读不懂,他们读懂的是下级一定得遵从上级,又或者是涂点脂粉就匆匆上场了,演绎《包龙图坐监》,一轮一轮表演完后就下台了,当然也有表演得好的,自然也少不了表演的不好的。
表演的好的名存千古;表演不好的遗臭万年,古往今来从不乏这类人,这类人在舞台上最初表现的非常有力,赢得台下观众的一片喝彩,脸上渐渐地浮现出桃花。因为有了台下观众的喝彩,打赏的金钱就源源不断来了。人呐一旦遇到金钱似乎他爹妈都可以抛下不管了。不过日子久了也显得百无聊奈,似乎不干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来就怕人民记不住他。古人云:“饱暖思淫欲”又浮想到“若水三千取一瓢”饮实在不过瘾,于是就多取几瓢,甚至十几瓢还喝不饱,那就几百瓢,生怕榨不干他。《金瓶梅》开篇引吕岩诗《警世》:“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便是对这类人最好的阐释了。“二八佳人”虽涉世未深但“三八佳人”可就不同了,她们读过书,而且读了多年的书,但读的都是死书,不知检点者才有资格符合我说的标准。
不读书又是另外一番景点,他们外边看起来是汉子,又在默默地做出应有的贡献,比如高楼、桥梁,这一点是值得称赞的,但毕竟还是没读书或读的太少,享受到的雨露就少了,这是很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