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的新電影《你好,之華》上週登陸院線,這部岩井俊二導演、陳可辛監製、被譽為中國版的《情書》在集結了一眾實力演員卻票房遇冷,不得不說在劇情設計上確實有些邏輯不通的節點和賣弄情懷的嫌疑。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既在於它的魅力能穿透時間,也因為它必須細嚼慢咽。誕生於90年代的《情書》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不僅在日本國內引起了轟動,還波及到整個東南亞甚至歐美。創作者岩井俊二,極擅長緩慢意識流的文藝敘事手法,被中國網友親切地譽為“日本王家衛”。二十年前一封本以為寄往天國的情書成為了無數人認為愛情的美好樣子,那麼,二十年後的《你好,之華》同樣以葬禮開始、以信為媒介貫穿始終來講述一個關於“錯過”的故事。
其實我一直癡迷於這種介於現實和青春之間的題材,她既能讓我們在影像中重新體味青春的滋味,又能映照現實,讓青春顯得不那麼虛無縹緲。撇開劇情的“硬傷”,我想導演想講的是一部三代人命脈相連的愛恨羅曼史:婆婆想和英語老師再續前緣,對方卻不解風情;之南和尹川大學相遇,終究有緣無分;之華訴說了愛慕之心,卻沒能修成正果;颯然暗戀著同桌,卻不願意表達。三個時代,四段感情,有過曖昧和相愛,又歸於錯過和遺憾。通過信件,電影串起三代人的故事,最終,他們都走出陰鬱,開始新的生活。
可能這麼平淡的電影真的不適合周迅這種張力比較強的演員,反倒是張子楓扮演的少年之南帶給我不少的驚喜,那些不經意的試探、不太自然的表情、常常找尹川傾訴的小心思,還有被拒絕後撕心裂肺的痛哭,著實讓人心疼。
據說片中那本名叫《之南》的小說,岩井俊二真的寫出來了,並且也有意拍成電影作為續集。或許那時我們才能真正瞭解到中學時代的之南、之華、尹川究竟經歷了什麼,目前鋪開的人物關係可能會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有人說片頭之華在手機摔碎後給尹川寫信的情節很突兀,我是覺得恰恰寫信這個元素讓我十分有感觸,寫信是一件溫暖的事兒。電影中之華提筆寫信給尹川,側一側臉龐,一行行雋永的小字映上了熒幕,旁白說出那句“你好,尹川”時,原本平凡的之華此時散發著無窮的魅力,這裡訴說著的不就是青春的故事嗎?中學時代收到信件時的小興奮、拆開時的小期待,一個小小信封所承載的是思念,也是愛。而現如今別說寫信了,寫字都變得太少,哪可能有一塊時間靜靜地傾聽內心的聲音?
電影名叫《你好,之華》可是並沒有人給之華寫過信,那為何不叫“你好,之南”呢,之南那麼閃亮,燦若星辰、遙不可及,為何導演選擇了之華呢?現在想來,我們每個人都是之華吧,普通平凡、過著簡單的日子,導演是在跟我們說“你好”。
小時候,誰都覺得自己的未來閃閃發光,不是嗎?但是一旦長大,沒有一件事會遂自己的心願。前幾天39歲的女神高圓圓接受採訪說打算接受自己的平庸了,因為終於看透了自己註定就是一個花瓶,走不了演技派的道路,接受了自己不過是一個長得好看的普通人,倒也灑脫自在。
寫在即將三十歲的當下,默默地問問自己:準備好了嗎?接受?自己的平庸?
最後,眾生百態,愿大家都自由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