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欧~李奥尼的书,和娃儿读过第一本——《自己的颜色》之后,就感觉和其他故事有点儿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一时又说不上来。不过孩子对这些书没有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也因为不能确定这位老兄到底想说什么,对这经典中的经典,我不以为然,不了了之了。短时间内我们不会再给这套书机会了,可能对两岁的孩子来说,真的太难了,还是留给日后吧。可时隔不久,我的看法变了。和孩子在一起,总是处处潜藏着改变和欣喜,不是吗?我开始细想李欧的书,并将好多个故事串联,似乎有了比较清晰的发现。
重拾经典,从《佩泽提诺》开始。可能是《佩泽提诺》的画风吸引了孩子,书中人物都是由小色块组成的,这种画风很像《花格子大象艾玛》,艾玛系列碰巧是他很喜欢的,这段时间艾玛被我们阅读的频率很高。不管怎么样,有了重拾经典的机会,妈妈要好好把握。
小p是一个橘色小块,他羡慕别的家伙都是由鲜艳的小块组成的大个子,敢于冒险,做事也漂亮,他们的名字显示了他们各自的本领——飞毛腿、飞得高、游得快、山顶汉,于是他认定自己是属于别人身上的一小块,结果,朋友们都完整无缺,“我怎么才能找到他呢”,多亏智多星指点迷津,他来到砰砰岛,在砾石中滚落,摔碎,这时看到自己也是由更小的小块组成的。他将属于自己的小块重聚,回去大声向朋友们宣告——“我就是我自己”。
咦,口气好一样哦!《鱼就是鱼》,那条米诺鱼,近乎用生命的代价最终认清自己的局限,领悟了朋友青蛙说的——“青蛙就是青蛙,鱼就是鱼”这回事!
《自己的颜色》,一只变色龙苦恼没有自己的颜色,另一只更有智慧的变色龙,选择两只待在一起的方式,要变一起变,证明他们的存在。
《世界上最大的房子》,一只小蜗牛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房子,哈哈,追求高大上是多么朴素的自然心态,孩子也不例外。不过,他的爸爸同样超有智慧,令人佩服,说了一句极富哲理的话,“有些东西还是小一点的好”,比如蜗牛的房子,爸爸不紧不慢给孩子讲了一个警示故事,听完故事,小蜗牛差点儿哭出来,自然明白自己曾经的想法有多愚蠢,好坏都在一念之间啊。
《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老鼠亚历山大,在那个月圆之夜,带着紫色鹅卵石去见魔法蜥蜴,关键时候,亚历山大重新做了选择,没有把自己变成发条老鼠,而是帮威利变成了像他一样的真老鼠,他发现还是做自由的老鼠最好。
自我寻找与自我认同是自我实现的前提。所以不奇怪,《鳄鱼哥尼流》引领风气之先;《小黑鱼》是那么出色的领袖,不仅可以自己实现,还帮助别人实现并走出困境!
李欧的书,寓意深远,适不适合给小孩或者小小孩看?之前我一定会摇摇头说有点难,现在我相信可以,即使两岁也行。最重要,他的书不缺少孩子喜欢的元素。
(一)喜欢的动物主角。小老鼠,小蜗牛,小青蛙,小鳄鱼,小黑鱼,小米诺鱼……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读《鱼就是鱼》,如果不是孩子指出,骑在奶牛鱼背上的小孩鱼的棒棒糖吃完了,我可能永远不会发现,孩子手里原来举着一颗耀眼的红色棒棒糖呢!李欧连棒棒糖都能想到啊!
(二)奇特的想象力。如果阅读视野不在童书绘本上,恰巧没看过《鱼就是鱼》,就可能无法想象刚才提到的米诺鱼幻想中的奶牛鱼、小孩鱼,还有鸟鱼、男人鱼、女人鱼、是什么样子,找来看看,一眼就会被惊艳,鱼和其他动物实在被嫁接得太好了!
(三)舒缓悠长的故事,诗一样的语言。他的书是绘本中难得的故事诗。和孩子读他的书,妈妈没有了耍宝的机会,不能搞出什么特殊音效,一个字也不能改,安静地有字读字,读下去,读到空气中也充满诗意。最好读到自己成了《田鼠阿佛》。最近几个晚上,阿佛的那首诗读完,孩子基本入睡。
不过,以我的经验,我绝对不赞成因为妈妈喜欢,立刻买来,就一定要孩子喜欢读。妈妈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展示给孩子,但不能硬塞,李欧的书有时候也会逗人一乐,总体比较安静内省,不是孩子一眼看到,就爱不释手的那种,要等机会的,书海浩瀚,谁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喜欢谁,靠的也是个缘分!和孩子读书,妈妈奉行的是低起步原则——在读就好,不喜欢的就先放在一边。
总之,在李欧的书中,智慧、诗意、寓意、哲思冥想,一样都不缺。但这些不是只给孩子的,不是给现在还是孩子的,是给将来成为大人的,是给0——80岁所有人的。今天留给孩子人生课题的种子,期待以后发现世界的同时发现自己,就像玛修。或许正是这些看不懂的书给了孩子哲学启蒙,带着种子的心态和孩子一起读比较合适。读《玛修的梦》,我忍不住停下来问了孩子问题,他很直白地告诉我,“妈妈我听不懂”。喂,等一下,小乖,你能分辨懂和不懂了吗?这听起来好像已经不是完全不懂的状态了耶。
好玩的是,“佩泽提诺”是意大利语的音译,意思是“小块,小片”,首字母“P”,所以又叫他小P,故事一开头是这样交代的,可娃儿扳住说不是“小p”,是小臭,怎么搞的,是我口误误导过他,还是孩子的一种自然联想,好吧,小臭,小屁,干脆我们就叫他“小臭屁”喽,于是每次都会这样一来二去先给小P改名,快活得笑一阵子,再开始故事。接下来妈妈还是会照着念小P,他也无心再纠正我了。我估计现今他最喜欢的应该就是这本了。
谁说孩子是个哲学家?我亲历的部分是,一本充满哲思,适合冥想的书,我们从臭屁开始,由此得出,两岁孩子的哲学就是屎尿臭屁!几乎家里所有关于屎尿臭屁拉粑粑的书以及书中有关乎此的情节都会让他笑得好不快活。
很看不起那些哲学家、诗人,算上心理学家,高高在上,无所事事,整天冥想,仿佛能洞察一切人和事。没事干就追问“我是谁”,我也会问,也会回答“我就是我自己”,但可能是不带好气的,无聊!可是每读一遍李欧的书,就很可能已经不自觉又问了一遍自己“我是谁”!恍恍惚惚间,还能在他的故事中找到自己!
每个人都想做最好的自己,渐渐地,我明白不如做自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