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读完的几十本里挑几本完全值得花时间读的安利一下
1.《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果你想找一本关于阅读方法的书,读透这一本就够了。按照作品的类型以及阅读的层次,对阅读行为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讲的透彻,析的在理。十八世纪的作品到今天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实用性。
2.《鼠疫》
冲着诺奖名头去读的,于我个人感觉,通篇蕴含着一个我反抗故我在的抗争精神,展现了人在天灾面前的不同精神风貌,你可以选择被恐惧攫住之后就任其宰割,也可以选择勇敢的去做些什么。但真当鼠疫散去之后,那些碌碌无为却又侥幸得生的人,他们很快就会忘记这场灾难,连同他们逝去的亲人,连同曾经受过磨难的自己。由于时间久远,语意过于含糊了,忘各人能读出各人的哈姆雷特。
3.《穆斯林的葬礼》
还记得是在从济南去武汉的来回20多小时的卧铺上读完的这本五十余万字的小说。读这本完全是因为高中时候做的一篇语文阅读。但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悠长婉转使人恨不能一口气读完。六十年的跨度,三代人的经历,两代人的恩怨情仇(可能这个词并不准确?),单从情节性和人物的塑造上,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且引一句话现一个画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
可能现在读起来觉得矫揉造作,可真带入到二十世纪初那个大学生们都还一心致学的年代的背景下,你会发现这样的语言,也有它独特的时代魅力。
4.《写给无神论者》
我真的想说这本书非常好看,宗教于我们天朝的常人而言一直是一个鸡肋性的话题,人们好像对其感兴趣,觉得其十分神秘,另一方面却又丝毫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全书从群体、 和善、 教育、 温情、 悲悯、 视角、 艺术、 建筑、 体制几大方面谈了宗教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其中,我个人认为在悲悯一节中的观念尤其具有指导意义.它指出了宗教的力量,源于其对重要观点的重复以及强化。**自读完这节之后,它成为了极少对我的生活带来改观的书籍中的观点之一,我开始学会对生活中更多的事物带有更多的感激,同时生活的更为敏感,更为用心的去体验。
剩下的章节作为科普读物读起来开阔眼界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当然说不准你们也会有自己的收获。
小结:在缺书的时候,我个人的建议是,优先选择那些死了一两百年其作品依然经久不衰的经典去读;实在觉得啃不下来的时候,再去找一下时下的畅销,先翻翻目录,挑出那些有思考痕迹有逻辑蕴含在内的,再来读(言下之意就是,目录看起来就杂乱无章的趁早扔了)。
断电了都,祝各位晚安。
Thx for yr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