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由春入夏的起点,又因为在四月,到处百花盛开,有绿即景。四月温暖明媚的天气,和煦的春风,徜徉在花海中的人们,流连忘返,不思归处。
描写清明的诗很多,最著名的唐朝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短短四句诗,描绘了时,景,人还有去处。人物生动形象,古人对文字的锤炼表达,实在是现代文精炼多了。
临近清明,返乡祭祖的人很多,在家乡有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女孩子很少出现在扫墓的队伍中,回去扫墓的大多是儿子和孙子辈的。人们一年忙到头,终于有一些时间,停下来和自己已经阴阳相隔的长辈先人对对话,是缅怀,也是自省和身心的休息。年轻人大多没有悲伤的心情,反而带着聚会般的心情,闹出很多典故。首先是我三舅去给我外婆送她那个世界的钱,到了坟前,发现没带大火机和火柴,我舅舅就在坟上挖了个坑,说“妈,这钱先给您存着,需要时我帮您取。”然后就回来了。其次我二舅去给我外公外婆送钱,在历数了生活的艰辛后,就对我外公说,“如果这些钱不够您用的,你就像大哥要。”,大哥就是我大舅,刚好我大舅的儿子当天晚上,做梦梦到爷爷向他要钱,大家就都说我外公很有灵性,经常显灵,第二天我大舅的三个儿子,就赶快去烧纸钱,以后每年都早早送到,以避免外公托梦。以上种种,说明人们心里是愿意相信有灵魂一说的,以便不失去先辈的训导和指示,保持着某种联系。
生活在农村,就会有很多故事,有趣的故事,特别是在清明这样的好时节。在乡村的清明时节,绝不会辱母案之流的恶俗之事,要舒缓平静的多,浪漫柔情的多。
不由怀念起在乡下的那段时光,那段有你相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