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梭梭柴zyz
九岁的儿子哈哈大笑地合上书,转过身来对我说:“妈妈,这个故事太有意思了,我要讲给你听。”
我笑咪咪地说:“好吧,我洗耳恭听!”儿子说:“那妈妈赶紧洗耳朵,我等着你。”小家伙认真样子又逗我乐了,我拍拍他后背说:“快点说故事吧,我都等不及了!”
儿子这样描述:唐朝著名宰相魏征总是直言进谏,搞的唐太宗经常下不来台,但大多数时能听取魏征的建议。有一次,李世民忍无可忍,到后宫给皇后说,哪天非把那魏乡巴佬儿给干掉得了,他总是羞辱我。长孙皇后换上朝服对他说,只有你这样的明君,才能容得下这样的大臣。皇帝听了有道理没杀魏征。后来魏征病逝,皇帝亲自吊唁,并与身边人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看衣冠是否整齐;看历史可以知道一个朝代是怎样兴衰的。我失魏征,就失掉了一面做人的镜子。
我静静听着,儿子哈哈大笑,一定因书里那句“魏乡巴佬”看乐了。看看儿子若有所思,被故事中的“镜子”所吸引了。我也想,“镜子”究竟有多么神奇。
婴孩刚出生时,新晋父母及家人长辈大多都会仔细瞧瞧宝贝的模样,看看小宝宝身上有谁的影子,小宝宝像一面珍贵的“宝镜”。大家都满怀喜爱,满怀期望地看着宝宝长大,长大后的样子。
孩子渐渐长大了一点,孩子的言行举止很像与他/她朝夕相处的亲人,亲人们是孩子天然的“镜子”。记得有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说在家长会说:“其实我已经从我的学生身上看到各位家长的影子了,孩子品质好家长也不差;孩子爱撒谎,那么家长也未必诚实。”
有这样一个切身体会,儿子三岁我经常给他讲故事,睡前听故事是项特别重要的事情,一直听到六岁,我有些倦怠了,把书拿给他:“自己看吧。”已经上学的孩子对书有了亲近感,妈妈讲的故事都是从这里得来的啊!儿子八岁后我们的福利来了!他喜欢给我和他爸爸讲故事,看完书有什么有趣的动人的,都愿意给我们分享。
当然孩子的一些缺点和毛病出现时,也请不要一味地指责他/她,为人父母是否做得足够好?我们时不时的把自己的坏习性也传给孩子?他/她像一面“镜子”,“镜子”真实再现了父母的身影。
这些年来,我常常会回忆起两个人。一个是多年前的我的老板慈总,慈总的特别在于不像个老板,不怎么管理员工,有什么事都让他的一个朋友做代理经理说说就完,每次例会都在场,自己却很少发言。
唯一的一次和慈总单独交谈是我入职半年后,他说他自己怎么取得成绩,怎么出现的问题,然后引出一句“你和我是一样的人,要在某些方面改进。”当时的我,年轻好胜,缺乏经验和策略。让老板这么一说,似乎也明白了努力方向,但着实吃惊不小,我们平时的言行都在“大家伙”的眼里。
慈总把自己化身为“穿衣镜”,让他的员工发现自己不足,不断改善自己,以最美姿态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另外一个是几年前的一个年长同事,每次在我工作小有成绩时,或者周围大多数人赞赏情况下,他都讥讽我,让我愤怒,让我难堪。
这两个人我是怕的,敬而远之。怕什么?怕自己的拙,自己的短处再次暴露在别人面前吗?但又时常怀念,希望能再给我说点什么,像出门之前照照镜子,整理一下衣着一样。
生活中如果有家人朋友们,这里包括未谙世事的小朋友,经常很不客气地给你指出某些不足,让你羞愧,让你面红耳赤,硬生生。那么恭喜你,你拥有了良师益友,拥有了那面珍贵的“镜子”,不要忽视,你可以重新整理一下自己,整装待发,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