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像是名门大家中的小女,不如长女严肃端庄,又不完全像带着几分刁蛮的小家碧玉,而是在落落大方中透露着活泼,安静中闪烁着灵动。
南京的节奏是慢的,却也不十分慢。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彰显着这座现代化都市的繁荣,却没有急躁之感,就连巷口早点的叫卖,都有一丝温柔。似乎这个城市的一切都是处在刚刚好的位置,没有极端,没有激烈,用一种如水的美好糅合了所有的焦躁与不安,在这样的地方,是生不了气的,即便是节假日的拥挤带来的不耐烦,都会被一点点吞噬。
南京的方言,也是极好听的。不同于东北话的带劲感,也不是西北方言中流露着的豪迈的朗丽,而是处在长江边上,既没有中上游武汉话的火气,也没有近邻苏州吴侬软语的嗲气,带着一种灵动的机警,平缓的语速,末尾微微上扬的语调又充满善意,画风像是梁咏琪的《胆小鬼》的曲风,是一个少女的活泼,又有少妇的迷人,我是一个对语言极敏感的人,听地道的南京人这样的言语,便足够让我爱上这个城市。我想,我如果是个男孩子,定要找一个南京小盼兮,听她在我耳边说话,我就愿为她赴汤蹈火了。
南京的风韵,是被积淀出来的。铜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广为传唱的诗只是南京值得骄傲的历史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乌衣巷就是一个寻常的巷子,南京有很多这样的巷子,青瓦白墙,让人想起河边粗布衣服的浣纱之人,让人想起孩童穿梭着玩耍,野草花在风中静静盛开,每个人处在每个人的角色,伴着东升西落的太阳,静谧的过着自己的小生活。去南京,我当最期待秦淮河,甚至超过了对中山陵和总统府的期盼程度,朋友调侃现在的秦淮河不过是一条小水沟,与普通的并无太大差异,但是心中的执念还是让我穿过拥挤的人群,看着不宽广的河流,映照着古建筑,波光粼粼的样子,想象当年秦淮的盛景。江南贡院与秦淮很近,想必当年科举及第的考生,春风得意马蹄疾,而后留恋于秦淮万花丛中,造就一段风流佳话。这或许也是江南多才女的原因?即便风尘女子,也忠于内心的坚守,有着自己的情感态度,柳如是如此,李香君也如此。
南京的其他,也当真是明丽的。大概是我个人感觉与所行之处的偶然原因,南京的街道干净的让我惊讶,行人道与自行车道都很宽绰,车行道也十分开阔,在进行修缮的地方也不会有飞扬的尘土,除了钢筋有些突兀,其他并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这完全出乎意料,因故在深夜抵达的我,没有半点慌张,便预约的完成了与伙伴们的汇合。随后的出行,所到之处街道也干净的让我惊奇,当偶然变为常态,一个城市的风貌,便展现在了风尘仆仆的游客面前。我一直觉得,一个城市的精致与否,发展状态如何,关键在于政府对待基础设施的态度,基础设施的好坏,往往比GDP对人民生活幸福程度的反应程度更具说服力。印象深刻的更有,在游览中山陵图中的公共厕所,被一片绿色的植被包围,篱笆围成的木桥通向一座青瓦白墙的建筑,如果不是指示牌,没人会想到那里会是公厕,这样建设景区的心思同样用在南京的城市建设中,细微之处透露着精致和认真,明丽而秀美。
我一直在想,一座城市的风貌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被记住,南京之行,可能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