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大地,蜗牛池塘,他的微信都是如此视觉下或优美或博大或细微的图片,没有文字,感受到的是美,用他的话是“get feeling”, 你以为他是凭感觉做事?他说“get feeling”是好事,表明我们是敏捷之人,然而做事要凭“数据”!
他说刚到这个企业是非常cluture Shock,开会的时候一大堆数据,身为职场数年的总监竟然听不懂大家在讲什么,晕头晕脑开完会六点多,在十年前的厦门火炬新区的马路边打车,车流穿梭,没有车停下,丢失方向的他地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走在这个陌生潮湿的“穷乡僻壤”的什么地方,只有一个声音在问: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吗?北京的繁华,北京的CBD是曾经自己的栖息地吖..
茫然里,有出租车闪过前面一个等车人,稳稳地停到他的面前,这“青睐”来的特别,在越来越暗的湿冷的南方夜色里,在灰暗的心情里,这是靓丽的阳光,他坐上车,问司机,为什么忽略前面的等车人选择他,司机说看您形象衣着不象坏人,翻译成现在的话应该是“您衣着不俗,气质儒雅,颜值有担当!”,司机朴素的话语开启新的时光篇章.....
二十多个matrics (指标)里面一定有他的理由和逻辑,数据,束锯,把束缚锯开,这是经历挣扎和学习渐渐看到数剧后的魅力,这样一来数据就变容易和亲切,现在还是有些记不住,但无伤大雅,去开会前: 1)充分的准备,数据都列出来! 2)知道数据的是如何导出的逻辑故事.
20多个衡量服务好坏的指标,都可以分三块:1)客户体验 2)企业主利益 3)员工经验
这三块都好大家就都好,不仅仅是服务的衡量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其它产品的衡量和很多决策也都是可以从这三方面出发. 这三个方面20多个指标都要看,听起来是非常多数据,他说管理者就像飞行员,面前有一片仪表盘,心中有方向,目光不时要扫视仪表盘,这样才好确保稳稳或加速前行. 这些仪表盘是通过数据精确传达实时的机体的健康速度气温等状况,没有数据是不可想象的一团乱麻. 这么多数据有必要吗?看企业大小,十多个,一目了然,企业大了,就不能靠一两个人,要靠成千上万的人,这就需要流程,需要数据表征各部门的协同健康状况,提前预测和了解潜在问题,提前制定调整策略和方向.
那么多指标有一些是相互制衡,有数据就很容易看到端倪和解决问题. 曾经在以前就职的企业数据应用不象这个企业多,有次总经理找他说是销售人觉得服务不给力,他知道那是因为有个客户没有购买服务而要求提供高额的免费服务被拒绝而被投诉引起的感受,他说如果总经理希望提升这个客户的客户体验,这服务成本就由总经理或销售的成本中心支付,总经理同意了,这样每次服务的服务成本就计入总经理成本中心,三个月后看到成本大100多万后总经理叫停,然后调整战略督促销售组,销售服务成为重点!是的,要有客户体验,要看成本,这是指标的制衡. 数据有量才有意义和美,如果在说事或者提建议的时候只有一个单纬度单点的数据,那成不了气候,也会偏执和狭隘,数据的力量是粗暴科学有力有效,这个企业里数据用到了极致,客户体验,服务水平,销售管理,供应链精进,人才发展 ......
在数据面前,大家逻辑性增强,讨论事实而非职场政治,也没有时间消耗精力在搞来搞去的非健康人际.
新年伊始,全球各地的技术服务领导齐聚厦门,如何做些有意思的互动?和他们分享中国文化!欧洲的,非洲的,美洲的,各个肤色的面孔前都瘫着馅瘫着皮,教他们包饺子,比赛包饺子,赠送包的煮熟的饺子!谁包谁知道,每个人包多少吃多少,需要赠送自己的饺子给他人一二,这包不好的,把自己的馅煮成馅粥,他人也被赠送吃馅粥,也是醉了.
对我们熟悉的饮食文化,企业文化,对于其他地域和企业也许是陌生的也许是有趣的,永远保持好奇保持探索,那份主动的坚持会促使我们找到方法沉浸之中,然后再创造.
走过HP,走过Oracal,这个他正在为之付出最好年华的企业,让他爱上数据的企业,刚刚和EMC合二为一,戴尔科技集团,他在这个企业已经十年,十年件朱颜未改,智慧倍增!他是Ernest 李,技术支持部高级总监. 一位儒雅智慧的“数据”男!
(图片来自Ernest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