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活的越理性,他可能越不是在做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然而总有些人不愿意接受自己现有的角色,努力想挣脱生活的枷锁,于是开始了带着面具生活的日子。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时无刻不在枷锁中。”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的自己,身体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但心却是被枷锁封闭的,生活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名利交织的欲望,都在捆绑着我们,形成了自己作为社会人的地位和身份,所有做人做事的原则都将围绕着这个并不属于自我控制的自己而展开。
小的时候,开始对人事有了些许懵懂,每当电视里出现某个人物时,都会指着电视问妈妈:“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在那个时候存在于自己世界里的人性是绝对的,看到那些对自己好、满脸和善的人都认为是“好人”,而对于那些对自己教唆不停、面带凶相的人就认为是“坏人”。直到时间给了我们答案,经历给了我们教训,少不更事,肤浅视人。
生活给了自己一把锤子,从此便看什么都是钉子。那些离自己越亲近的认永远受到的伤害越大,正是因为没有所谓的距离,不用像对待陌生人一样小心翼翼照顾对方的感受,总有一天会因为你的懈怠而丧失了他们。正如当你知道一件事情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失去它了,就算你再次拥有,性质也变了。
《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 钉子 ;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 钉子 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 钉子 。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 钉子 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 乱发脾气 ,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 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 钉子 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 钉子 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所有歧视都必将付出代价,人与生俱来的群体意识让其形成了所谓自己的朋友和组织,而那些被其排除和隔离的那些人和群体,在日后都将以各种形式作用于其上,当初被自己隔离,以及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竟成了现在的自己。
人是极端化的产物,小时候内向的人长大后会变得外向,因为他内向的世界观崩塌之前隐藏着痛苦的记忆,想成为优秀的人,起点一定要低,当低起点的世界观崩塌后,当自己的才华与地位相匹配时,就成功塑造了一个完美的自己。
你内心的念头在某一天会成为现实,在于你是否能坚持,继续保持正念,因为当你内心所期待的未来越真实,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你要明白你现在的状态就是你以往内心思想的产物。
一个人最看不清的是自己,最看得清的是别人。被自己周围熟悉的场景和事物包裹,那些在自己眼中看似不变的事物,其内部正在不停的变换,而我们每个人都如同楚门一样,看不到自己的世界,即便那是被人为布置的世界。
你能看到的东西,都是你内心所具备的东西。总爱拿别人开玩笑的人,总盯着别人的缺点而抬举自己的人,他自身也是处于自卑之中的,能看到别人的某方面缺点,说明他自己在这方面也是存在不足和欠缺的,不然不会认为别人的缺点是所谓的缺点。自己在嘲讽别人的时候,也是在嘲讽内心的自己。
放弃自己揣度他人的念头,那是如此的耗费心力,你所觊觎的东西不该是由他人提供给自己的,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别人是好人也不能为你的人生创造价值。
他者即地狱,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总在向别人投自己的羡慕和崇拜,总看到别人风光的一面,总想成为那样的人,于是一门心思往那儿靠,以为自己成为他就能够跟他一样了,殊不知自己永远活在他人的世界里,成为自己多么重要。
禁忌即诱惑,越是被阻止,越是被压制的东西,你越是想去探究个一二,即便是忍受得到后的巨大痛苦。若没有人敢于打破禁忌,新的事物将不会呈现,正如亚当和夏娃,若没有偷吃禁果,那么人类从何而来。
生活太过于具体,每个人都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着平凡,做一个不安分的虫子,朝着光明的方向努力攀爬。
鄙人之拙见,至被解放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