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一共看了含院线电影在内一百三十多部电影,平均三天看一部,多的时候一天能看四五部。其中一百一十多部是一个人看的。
“一个人看电影是不是件孤独的事?”
我早就料到有一天会有人跟我谈论这个问题。以我一贯对孤独的理解,它恰恰是最满足的状态,是克制中的为所欲为。看电影和跑步一样,对我来说是非常私人的事,需要安静和投入。我不希望有人在放映中和我讨论剧情、讨论角色,甚至是散场后去吃点儿什么这种话题。
“你为什么要一个人看电影?”
关你屁事。
晚上和同事看完《独立日2》,回来路上翻了翻豆瓣,今年截至目前只看了三四十部电影,院线占了大多数,大片几乎一部不落。我意识到这是件很恐怖的事,这意味着,今年看过为数不多的电影里,居然大多数是我曾经觉得很蠢的电影。
在这里我完全没有攻击科幻电影、英雄电影的意思,它们中不乏逻辑缜密、环环相扣的佼佼者,但大多数都是以华而不实的视觉效果填补缺失的剧情和扁平的人物。3D当道,今年几乎没看过几部2D电影。
很小的时候,暑假晚上广场总有露天电影,放到一半停十几分钟,买根雪糕回来接着放下半场。当时放的片子以香港电影为主,认识周星驰、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等等,都是从那时候开始。
这是我记忆里最朴实的观影环境,即使身边的人喝酒嗑瓜子吹牛逼,即使荧幕上时有烟雾缭绕,即使卡带、即使晚回家被骂……不能影响我心里快乐异常。
我喜欢的电影通常都不怎么热血,换句话说,可能是别人理解里死气沉沉的那种。我为当中细枝末节的情绪而深深着迷——街头巷尾擦肩而过的眼神、日暮时分身处旷野的背影,没有一句废话的台词,不华丽不矫情,糙得一针见血,这是真实。它们总给我风平浪静却暗潮汹涌的感觉,像海底的火山,像沸腾前的浓汤。
我反复看过最多遍的电影大多是2000年左右的,世纪末的产物有某种奇妙的魔力,从一个触手可及的时代,跨向另一个触手可及,迷茫与探寻在那些作品里打上深深的烙印。感受变化,是令人着迷的。
电影1秒24帧,每一帧都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