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朗读者”嘉宾,作家曹文轩说:全天下的人都在做一篇文章,那就是生死离别。活别新始,死别永离,早已是人生常态。而于我最痛的离别便是与父亲的诀别。
1
那是个深秋的周日,我一大清早就守护在父亲的床榻前,父亲努力地将嘴咧开算是打招呼,并示意我给他搓胳膊,搓腿,望着那皮包骨头的腿,我不敢用劲了,父亲太瘦了,真得太瘦了,由于长时间的卧床,皮肤已老化,搓去的皮肤也有好几层了。他依然坚持让我狠劲儿给他搓,仿佛那样他会好受些。我默默地站在与他的脸相背的一侧揉着,抚摸着,我不敢直视父亲的脸,尤其是那双散而无光,但眼睁的很大很大的眼睛。似乎那双眼晴里有很多话还要说,但又无从表达(父亲已失去说话的能力)。他那粗大的手掌也只剩下一层老皮了,断断裂裂。这双手曾教我演算数学题;这双手,曾握住我的手一起写毛笔字;这双手,曾在我上晚自习课时,接过我的书包,这双手......可是现在,现在......,我没有在父亲能看着我脸的视线内流泪,我的心绞碎了,心痛得厉害,甚至有些害怕。父亲那天时不时的要求我搓完胳膊,再搓腿,反反复复。
父亲是在那天傍晚七点半左右走的,当时我不知道时间,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觉得这不可能,他会回来的,他只是需要休息几天,很快就会回来的。我呼喊着,直至眼前乌黑一片。父亲去了,,永没回来。那一夜,是一个苍白的、冰冷的、失落的夜。
后来,妈妈说起搓腿的事,告诉我,其实父亲是已好多日不知到痛了,麻麻得失去了知觉,让你狠用劲,他还能感觉到什么。现在想来,那时他在跟我们交流,跟我们接触,跟我们找感觉,跟我们告别!那一年,父亲四十六岁。可对于十七岁我,哪里知道父亲的心思呢。
2
关于父亲年轻时的成长经历,基本上都是在父亲走后,慢慢清晰起来的。父亲五六岁就能跟着爷爷在集市上算账了,到了七八岁,一说出几斤几两,多少钱一斤,父亲随后就能喊出价钱,比拿算盘的帐先生都快。为此爷爷也就非常愿意带着父亲上街,有时就和那些老算盘们比试一番,因此父亲在村里也有了名气。
父亲因家里比较清贫,上学几乎不用本子,书也是学一课撕一课,撕了叠成纸牌与伙伴们玩了。学生时代,是敢于提问题,敢于质疑老师的学生。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一贯是班里或学校里前三名的孩子。初中毕业,奶奶就不想让父亲上了,父亲不肯,一放学就去田地里割草赚钱,挣学费。即将上完高中时,父亲准备考大学,奶奶求父亲不要上学了,家里吃饭的人多(父亲兄弟姊妹九个,总排行老三,是弟弟妹妹的“二哥”),供不起个大学生。父亲答应了。在家干了不到一年的农活,到了高考季,又求奶奶要考大学,并约好:仅考这一次,考得上,家里齐供你学费,考不上,老老实实干活。父亲兴奋地对奶奶和所有人说:“考得上,一定考上。”其实,奶奶当时是不希望父亲考上的。
父亲重新拣起课本,复习了两个月,自己找了老师报上名,参加了高考。父亲以2分之差未能考上他心仪的清华大学,但在当时的六十年代初,村里十几年里一共就两个考上大学的,对于整个家族,也是无上的光荣。
3
父亲选择了在济南上大学,由于当时严重的吃不饱,父亲近一米八的个子,体重108斤。上了不到三年大学,为了能吃饱穿暖,父亲又选择去当兵。父亲当兵,我们小的时候是知道的,是从照片上看到的,穿着军装,在天安门照的,那正是英姿飒爽的年龄,一张是单身照,一张是与另一位战友照的。这是我看到的父亲年轻时仅有的两张照片,印象极为深刻。
父亲当兵专业回来,到了个很不错的外贸单位工作,挣了钱,几乎如悉上交给奶奶。以来报答上学之恩。直到父亲结婚,每月挣二十多元的工资,拿出一半交给奶奶。当时母亲为此和父亲有了很大争执,最终还是妈妈妥协了,这种习惯持续到盖房分家、妹妹出生后。
4
父亲的字写得极好,不管是毛笔字还是钢笔字。我曾问他:您的字是什么体?父亲哈哈一笑:自由体。在写“字”上,父亲是无师自通,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一气呵成就行。每到过了小年,我家就有亲戚朋友上门送大红纸了,一卷一卷的。父亲下班回来,吃过晚饭,他收拾好饭桌,就拿出自己大大小小的毫笔,砚台或墨水,剪刀尺子齐备,分别裁出不同大小尺寸红纸,写起对联来,一般会写到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写字间隙还给我们讲讲笔的握法和字的写法,这时我和弟弟妹妹都是很忙碌的:递上红纸,父亲写完字,小心翼翼将对联拿到别处晾着,一排排的。晾干后,按父亲的要求一家一家分出来,再卷起来,做上标志。我就将裁下不用的红纸收藏起来,或直接学着父亲的样子也写起字来。父亲写的“福”字,可是一绝,当时的农村,家家户户一进院子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照壁,正中央一般都刻一个“福”字或年画,当时,流行的是大理石面的“福”字,父亲用那种类似现在大芯板那样的板子刻了一个“福”字,镂刻出来,请匠人照着这模具粉刷在墙上,立体的“福”瞬间让家里蓬荜生辉。很快,这个“福”字被很多亲戚朋友家看中,请到了各自的家里。父亲对于这些一直认为是举手之劳的事,从未想过要图什么。
我时常将父亲写得字拿来模仿,上初中时尤为迷恋父亲的连笔字和签名。签名也是父亲的又一绝,他会把名字反写或躺写,再翻过纸张来看名字,那种签名看起来就像英文,非常洒脱,实际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方块字。顺便说一下,我的字在小学时当范本展览过,初中、高中乃至到工厂,我一直负责板报宣传。这或许就是得益于父亲的影响吧,但惭愧的是未能超越父亲。
父亲是个很豁达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是我眼里的慈父。父亲做着早出晚归的工作,每天到了傍晚,最开心的事就是听到我家的大铁门一响,我们姐弟三人争先恐后的跑向大门,接过父亲的公文包,因那里十有八九有我们想要的东西:吃的零食、用的文具或我们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儿。
5
父亲虽已离去三十多年,但父亲在我心中一如一道极强的光,辐射着我人生的旅程。每每想起父亲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依然用他那越来越嘶哑的声音与我们说笑、交谈,甚至用身体意想不到的动作来逗我们开心。让我想起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反复问自己:父亲就是那个与鲨鱼搏斗的坚强老人,一生即使短暂,他也是胜利者。现在,我也读懂了父爱的真正内涵,崇拜之情在心底升腾,而且一直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一想起父亲,我就想说:爸爸,这么多年来我没有辜负您,在工作上,我以您为榜样,倾注全部的精力,做好每项工作。每想到您,就感到一种无形的向上力量在支持着我,有了一份战胜自我的信心和对生活的真诚与执著。同时,愿另一个世界的您依然洒脱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