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概要】作为一名复读生,自己明白来这里干什么,因此我迅速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改错本也在认真地完成。同时还有一项意外的惊喜也给了我以自信,看来我还不是那么差。期中考试不理想的我居然被选进了特组。
第十五章
重打鼓再定规划定心绪
另开张险进特组显苗头
我不知什么时候走回了学校,进入了教室,安静地坐了下来。
教室里已经陆续进入一些同学了,他们有的在说,有的在笑,有的在吃东西,我没有理会,因为我想做一件之前没有习惯做的事情,就是分析考试错题。三个月了,其实仔细想想,我从未认真地分析过错题,尽管老师一再强调改错的重要性,我还是没有彻底地落实过。
我整理了一下头绪,又开始客观地对待一切。
坦白地说,虽然期中考试的成绩并不好,但我自己心里明白,各科的进度我都是紧紧地跟着老师,没有落下过,虽然有时确实挺不想学的,但是三个月之后的我,很庆幸自己当初逼着自己做了那些,结果就是完全跟紧了老师的步伐,先把成绩放在其次,起码这些让我有些慰藉。
我把前三个月作为自己的第一个阶段,这是一个试探阶段,我不想再分析自己的成绩起伏,也不想再为自己的失败长篇大论写下什么誓言,那已然成为历史,而且也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一是抓紧时间查漏补缺,二是尽快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马上把11月到放假的1月作为第二阶段,这是成型阶段,我不能再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不断地更换花样,不断地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我应该明白自己是一个复读生,没有那么多的闲情雅致,我必须找到一种适合我的方法,越快越好。
接下来,我首先要做一个突破,就是真正地分析错题,填补漏洞。
之所以说是突破,是因为我之前从没有真正地去剖析错题,我一直都是在改错本上抄一遍题或者贴一遍题,把答案一写就完事,但事实证明这样是不行的,起码对我来说是不行的。因为在期中考试中有一道原题,我之前错过,大概只有半个月的时间我就忘干净了,结果考试又错了,这样虽然在考试中我认出了那道题我做过,但是仍然没做对,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把期中考试的数学卷子翻了出来,卷子上已经满是洞了,才想起我已经把错题粘在了错题本上,我又翻出错题本,问题这就出现了。
我又看了一遍大题的题干,尝试着自己去做,却发现,根本做不出来,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改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没有做好,会的还是会,不会的以为自己会,这样越攒越多,最后该怎么办?我详细看了一遍答案,却发现,答案的某些步骤我竟然都看不懂,顿时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赶紧抓住同桌问了个明白,然后又马上记录下来,在答案的旁边做了注释,又重新理了一遍题的思路,这才松了一口气。然而我还是觉得,这样仍然是不行,每次考试的错题都还在,但现在毕竟还是一轮复习阶段,错题没有分类,一切都很凌乱。
想到这里,我马上跑出去,一口气买了五个本,并在规定时间内跑回了教室。
我准备给数学错题分类。五个本分别为函数,三角,解析,数列,立体。函数可以整理一些有关周期单调奇偶和导数的问题;三角自然就是正余弦之类的问题;解析就是圆,直线,三种重要曲线的问题;数列和立体就不必说了。之后我还是发现不完善,毕竟是很厚的本,应该还要细分,所以我又把每个本的前五分之一用做经典解题方法的记录,这样不断地把老师讲过的方法记录下来,特别是数列求和的问题,会非常清晰;把中间的五分之三用做正式改错题的部分;最后的五分之一用做自己的解题技巧总结,比如做小题的简便方法和公式,做大题的自己命名的方法等等。
为自己又重新设计了一套方案之后,突然显得豁然开朗了,又充满了希望。
正在这时,葛先生走了进来,我这才发现,班里的人已经满了。
“大家都到齐了,下面我宣布一件事情。为了提高尖子生的水平,咱们四个实验班每个班选出十到二十名同学,组建一个特组,也可以叫T组,以后每个星期都会给出时间让这部分同学自己去讨论问题。为了公平起见,咱们是综合了之前三个月的成绩来选出的这部分同学。”
“完了,肯定没我份了。”我自己明白我之前的成绩有多烂。
葛先生开始往外叫人了,那是一种让很多人都很压抑的声音,毕竟出去的人是少数,而只有像小鸽子那样的尖子生才不会为这些担忧。
就在我百般无奈甚至想要堵住耳朵的时候,我居然听到了我的名字,是的,就是我,绝对没有错。
终究我还是成为了特组中的一员,我想大概老师们还没有完全对我失望吧,这让我多少有了些心里安慰,自己还不是那么无可救药。小葛又把特组分成了三个小组,自然,我被分到了比较差的一组,这根本毫无悬念。
然后,我们三个小组来到了三间男生宿舍。大家都显得有些拘束,因为有些同学平时根本就没有说过话,而现在是面对面地交流经验,我们毕竟比老师的沟通能力还差得远。
经验交流进行得还算顺利,大家都分享了一些心得,也都从别人的身上学到了一些方法。
我们推开了门,对面屋子里传来一阵滔滔不绝的声音,我很清楚那是谁的声音,而那个屋子里的几个人,是各科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实力远胜于我们这一组。我们几个似乎同时看了一眼那间屋子,然后又转身朝教室的方向走去,我能感觉到我们几个眼神中的那种羡慕和嫉妒。
但事实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要说什么老师偏向于好学生,因为好学生本就有让老师重视的资本,每个人需要的不是抱怨,而是努力让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们回到教室,安静地做起了作业,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但所有人都明白,在每个人的心里,都确确实实地发生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