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岁尾,想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向各位转述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文化起源。本人纵然有心亦非专科出身,水平有限,请各路高人不吝赐教。
本文有感于王东岳先生在混沌大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围绕课程的前1/4展开,试图沿着东岳先生课程描述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本质,追本溯源。力图尽可能少的引用东岳先生的原话,通过借助其他途径和渠道的信息,证明东岳先生的思想的逻辑正确性,最后尝试对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局限提出一些想法。
今天的内容开始前请先思考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1.文化是什么?怎么理解文化?
2.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在哪里?又是什么导致了文化差异?
3.我们该怎么看待这种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跟许多人说起文化,他们的脑海里第一个念头想到的可能都是艺术、美学之类比较形象的东西;但你如果再让他谈,他可能会谈论历史更替,人类的迁徙;再继续往深处挖就到了意识形态和思维观念等等。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会发现,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开始从形象变为抽象,从具象变为虚无。对“文化”这个概念开始好像人人都懂,最终却发现自己真的是在盲人摸象不得要领。那究竟该怎样定义文化呢?
很不幸的的是,关于文化的定义一直众说纷纭,先援引百度百科释义:人类传统的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都知道,定义要清晰明了,要简单直白,但来自百度百科的文化的定义居然如此繁杂,我们可以窥见,文化是一个很抽象很复杂的概念。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待“文化”,都会对文化产生一定的误解。既然我们无法简单解释文化,那只能去追溯文化产生的来由,来尝试给文化定义。
文化差异产生的溯源探讨
世界各地的文明都曾各自衍生出不同的文化,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人类的命运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尤其当大航海时代来临,欧洲的资本主义进行全球扩张,100多人的西班牙侵略者轻轻松松就征服了数十万人口的印加帝国,中国在清末的鸦片战争中也被英国人好好上了一课。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文化纷纷“堕落”为“腐朽落后”的文化,那些曾是“默默无闻”西方蛮夷的文化,如何就摇身一变,主宰了近现代的历史进程,究竟背后是有什么深意?这些文化差异造成的现实差距实在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
有人推断是因为人类的人种原因造成的,他们持有这种观点:人有高低贵贱。无论是外在的体征,还是内在的智力和思维,生来就不平等,存在着高下优劣之分。这样的思考方式也被别有用心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滥加利用,甚至直到今日,仍旧有人鼓吹宣扬这种说法。而最新的现代考古学和生物学证明,我们人类共同拥有一个生活在15万年前的非洲祖母,今天所有的人都是那个她的后代。
这是一个悲伤的事实,想当年都是一起走出非洲的现代智人,可惜在村口分别时,你去了北方我去了东方,经过4万年时间,《上邪》里的誓言真的就发生了,第四纪冰川结束后沧海变桑田。大量的地质学资料证明我们现在生存的地球和祖先们生活的地球有天壤之别,迫于自然选择,人类有了亚种之别,你成了高加索人,我成了蒙古利亚人,留在村里的伙伴成了尼格罗人。因为可以互相通婚繁衍后代,所以生物学上本质还是一样的人种。这些事就发生于1、2万年前,而我们的文明开始只有仅仅四、五千年时间而已。所以宣扬人种差异,不仅政治不正确,而且极度缺乏科学依据。
畅销多年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也为新的生存环境下生活的人类的不同境遇做出了大胆又非常合乎逻辑的结论,同样作为人类,不同人种的不同命运,真的就是因为地理环境不同,物候条件差异决定了不一样的结局。人类受限于自身所处的生存结构之中,这些生存结构同时也就决定了人类已经发生的过去和可以预见的来来。活着根本就不自由,所谓自由都不过是相对的。
一切生存受制于生存结构,我们可以看到一切文明的萌芽诞生基础都是农牧业,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黄河文明,这些四大古国诞生地无一不是依靠农牧业率先发展起来的,无一不是依靠得天独厚的耕种环境。正是这种环境下,这些地区开始由一个一个小的氏族,渐渐形成部落,城邦,最终统一为一个又一个集权的帝国。中国由于东有太平洋、西南有青藏高原、北有大漠的封闭式地缘环境极少与外界文明有直接接触,可以说保全了农牧业为主导的文明。
亚欧大陆却又不同,尤其是地中海沿岸的诸多国家,他们没有中国那样优厚的资源和条件,同样为了生存,可以看到欧亚大陆有比古代中国更混乱、更狂野的历史。战争就同催化剂一般,同贸易都是加速文化交流和进步的手段。所以纵观地球上人类最主要的宗教、哲学、科学、艺术基本都诞生于这片大陆上,并在在短短的几百年中迅速扩张。再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一轮又一轮资产阶级的兴起,摧枯拉朽般的摧毁了欧洲大陆上的封建专制,并席卷全球。
所以一方面相对和平的生存结构的优势,在不同环境下了反而成为了生存结构的劣势,繁荣的农牧业明显遏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偶有一些资本主义萌芽,却因为重农抑商的价值观被早早扼杀在摇篮中。外在生存结构的不同,最后让中国这样东方文化更重视农牧业,而西方更重视工商业。
说到这里必须要引用东岳先生课堂上的内容,人类文字对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极其深远,全世界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因为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甚至可以说文字是影响思维方式的最关键的因素。无独有偶,最早的农业大国都先后独自衍生出象形文字来记录和交流,比如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和南美丛林中的玛雅文字,这种文字等同于绘画,一幅画便指代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事件,非常的形象和具体,很容易理解,对于稳定的农业文明,这是非常合适的一种文字。但另外一个方面,象形文字又极不利于传播,尤其是对以工商业为主的环地中海地区的文明来说,商业贸易需要一种更利于传播和交流的文字,于是以腓尼基希腊为首的表音文字开始兴起,这种文字不再是具象的图像,而成为了高度抽象的符号。文字的演变不仅见证了文明变迁,同时影响了思维方式的发展。
继续延伸,会发现现代科学是建立在抽象逻辑思维基础之上,或者可以说是建立在西方这种环环相扣的语言结构之上的。说中国不产生科学,最大因素就是因为缺乏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而中国和逻辑思维的代表——希腊,则恰恰是东西方文化的两个代表。所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就在形象的具象思维和抽象的逻辑思维。
如何看待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终于于到了本期特别放送的最后,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示。
当我们谈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时候,会看到三种态度,第一种是全面接纳,第二种是全盘否定,第三种是先审查自己所在的文化,对比对方的文化再决定如何消化和吸纳。基本以前两种居多,其实这两人归根结底属于同一类人,无论是喜好还是排斥,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某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一味的追求一个道德标准,虽然有无数的事例可以作为各自的例证,却鲜有考虑自己逻辑漏洞的时候。
显然,他们都是缺乏如何批判思维的思考方式,这也就是所谓的单一文化带来的思维方式的遮蔽性,因为一切思维都是“先验的”,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是先入为主地加入了我们原有认知的影响,对未来事物的判断套上我们原有的认知框架后,就可能会让判断输出产生扭曲。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因为无知,能让我们发现更多不可能,而一个人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的时候,恰好是他被自己的认知框架所困的时候。
所以对待文化的方式,不是思索这个文化和自己文化的冲突,更应该跳出去,去思考为什么那种文化会这样?去找到它底层的思维逻辑,不要僵化的认为每件事情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这堂《东西方文化溯源与东西方哲学》2015年和2016年东岳教授两次开讲,每次都是先花大量时间讲述东西方文化产生的机制,课上多次强调他自己“不讲好与坏,只讲所以然”,在他眼里东西方文明并没有什么高下优劣之分,纵然东方文化看似式微,但其绵延千年,西方文化看似先进,但带来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多,我们真的比古人幸福吗?这真的是一个问题,衣食住行上的便利,我们真的内心就更愉悦吗?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私以为“存在即合理”,每件事背后都有其道理,人生的智慧莫不在于取舍。这个功夫,佛曰:不可说。
我的总结
1 文化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要想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必须要了解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2 文化的产生受诸方面的影响,尤其以生存结构为基础。生存结构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文字的发展,也直接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
3 文化并无优劣高低之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制约性。了解和学习不同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更好理解复杂的世界。不受制于单一文化的影响。
最后还要强度,这篇文章跟东岳老师课堂内容相比,欠缺很多承上启下的观点,东岳先生在更大尺度上观察和总结前人的知识与经验,对于文化的缔造过程有超于常人的理解,更能深入剖析和定义问题,这是笔者万万不及的。如果有条件,有时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深入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