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预制菜更糟的是预制人

比预制菜更可怕的是预制人。跟餐馆到处都是预制菜一样,其实到处也都是预制人。

什么是预制人?就是被现代社会的教育系统和职业系统,像生产料理包一样批量预制出来的人,跟预制菜有标准的配方一样,预制人也拿着一个标准的人生剧本。

我们从小就被塞进同一个模子里面,上好学校,找好工作,买房子,结婚,追求所谓的正确和流行。父母努力挣钱是为了孩子好好上学,孩子好好上学是为了努力挣钱钱!

今天徒步火了,就换上冲锋衣,挤进最热门的路线。明天拉布布火了,就突然变身最疯狂的粉丝。后天炸鸡哥火了,就去排长队吃炸鸡。总之,哪个点上了热门,就立马跑去拍照,精修九宫格,然后配上全网统一的文案发朋友圈。

尤其是现代的很多女性,未来中国人的母亲,她们整天忙着拍照、写真、精修,整一堆华而不实,资不资,洋不洋的文案凸显自己的庸俗品味和格调。用最贵的装备,赶最新的潮流。但是呢,却过着一种高度同质化,可预测的生活。

静下来一想,我们却不知道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看起来好像经历丰富,但实际上内心空空如也。而且更讽刺的是,这种被预制出来的人生,表面上却要显得特别有个性。处处彰显自己有个性,但其实都是预制的个性。

就像预制菜有那种跟锅气风味香精一样,滴几滴就想伪装出猛火快炒的锅气。我们个性的中央厨房在哪里呢?就在今天的社交媒体和网红博主那里,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琳琅满目的个性模板,飒气的大女主,温柔的治愈系,清冷的击剑风。

好比那个叫“垫底辣孩”的网红,真人和自己 ps 的作品本就不甚相符,属于大家看一乐而已。结果心理上却接受了自己是精修后的自己,因不认可真实的自己而焦躁哭泣,到处贩卖眼泪。这种看上去个性、张扬、糯叽叽的文化品格却仍旧无法掩盖面具之下的统一格式、卑怯脆弱、湿哒哒的本来面面。

我们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模板,然后努力去扮演。但是这就像加了锅气香精的预制菜,尝起来似乎是对的,但是本质上是一种仿造的个性,骨子里面还是批量化生产出来的。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找回自己那点真实的锅气呢?我觉得真正的个性应该是敢于和别人不一样,同时也敢于和别人一样,关键看自己喜不喜欢。

我们敢于去追求小众的爱好,也敢于大方的承认就是喜欢大众的东西。我们不是活在社会提供的剧本里面,也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面,更不是活在精修的朋友圈里面,不要把自己活成一个标准的看着还不错,但却没有一丁点灵魂的预制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