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沈从文是因为他的《边城》,喜欢沈老是因为他笔下的凤凰。
从他的《边城》中,我感觉他是个温文尔雅的,内向的而略带羞涩的人,就像边城中的傩送。看完《从文自传》才知道他的幼年顽皮有趣,年少的经历丰富多彩。从书中我看到了另一个沈从文的形象,逃学贪玩,对世上的一切都有着深厚兴趣的孩子,一个勇敢的士兵,一个对人世充满好奇心的诗人。
沈从文先生1918年小学毕业后,离家到土著军队当兵,闯荡江湖,从社会现实人生这本大书中。汲取既古老原始又曲折地跃动着时代脉搏的文化滋养。1923年,受五四运动余波的影响到北京,认识了郁达夫、徐志摩等现代文化名流,从而走上了文学道路。此后,他“从边城走向世界”,以其对文学史的独特贡献,在身后树起一座不倒的丰碑。
提起笔,思绪乱飞,却不知如何下笔。喜欢从文,喜欢他笔下淳朴的湘西,喜欢他笔下的翠翠,却不曾了解过他。带着疑问,带着荣幸,带着感动,才发现那感觉是感慨、惊异。
沈从文小的时候特别顽劣,上私塾逃学是家常便饭。后来父母给他换到了远一点的学校,去学校的路上,他拐着弯儿走很多远路,就是为了看路上的风景。铁匠铺打铁的,杀牛的,编竹篮子的,只要有人的地方,他都要停下看一看。
我从没想过,一代文豪小时候居然是天天逃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文豪居然是小学文凭,初中都没毕业。
湘西秀丽的山水,滋润了他温润的性情;湘西人的淳朴与狡猾,鲁莽与凶猛又滋养了他单纯坚韧的个性。他经历着、欣赏着、学习着生活与人生这部大叔,若即若离,若悲若喜。在他心头铭刻的形象一个个从他的笔下跳出来,鲜活生动。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写了一辈子,最终免不了回到过去,写自己的童年。”沈先生能写出动人的 小说与他的自由的童年有很大的关系吧。童年如同一坛成年老酒,历时越久就越觉得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