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 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世界,帝国主义企图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妇女运动领袖之一克拉拉·蔡特金于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上提议以3月8日这一天纪念无产阶级妇女运动。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每年于3月8日举办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由此,“三八”妇女节成为庆祝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
《说文》记载:“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者,指未婚女子。妇者,指已婚女子,故妇女泛指女性。在官方辞典中,妇女的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已婚妇女;在司法解释中则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
时下,大家更倾向于把今天叫做“女神节”或者“女王节”。或出于不愿年华老去的心理,或许是为了给节日增添新概念、新元素,这些都无可厚非,但若忘却节日的由来和内涵,甚至一昧排斥“妇女”一词,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将“妇女”一词污名化了,也是遗忘节日本身带有的抗争色彩的表现。
这个特殊的节日,我们也许会想起许多非凡出众、卓然独立的女性。
巾帼英雄卫家国
说起巾帼英雄,不得不提到秋瑾,她在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近代,为中国争取到了涅槃重生的希望。
秋瑾,曾经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期间尽心尽力宣传革命救国的主张。她还写下了许多革命诗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907年,革命盟友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得知自己处于危险之中,秋瑾并没有逃离,而是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被捕之时,她丝毫没有泄露情报,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然后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秋瑾用自己的鲜血来唤醒和鼓舞人们投身革命和救亡,开拓中国的未来。
商界铁娘子
说起在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大家能想到的几乎都是男性,但其中也不乏存在着像董明珠一样散发璀璨光芒的女性。
人们提起董明珠,一般会想起她的铁腕和强势,但她也有柔情的一面。儿子两岁时,丈夫不幸去世,董明珠勇敢地承担起独自抚养孩子的重任。
进入格力后,从普通基层员工,到经营部部长,再到公司总裁,董明珠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所取得的成就也让人佩服。
对于格力来说,董明珠是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功臣。1994年,在格力电器最困难的时候,董明珠临危受命,自此带领着格力一路勇迎挑战,攻坚克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作为慈善家,董明珠也一直在默默奉献。在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中,董明珠拿出120万《行棋无悔》稿酬捐助四川灾区,之后向西南干旱五省、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支援。达则兼济天下,用自己的力量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从董明珠的慈善之举,我们看到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也看到一个人对于落难之人的人道主义关怀。
最美诗人
叶嘉莹先生把余生交给诗词,而诗词中那种自强不息、追逐理想的情怀也同样浸透在她的生命里;她以八十岁高龄成为“空中飞人”,四处“迁徙”讲学,只求将诗词之美传播到更多的地方、更多人的心里。
她执教73年,每天2点半睡6点起,睡眠时间不足四个小时;她在讲台上神采飞扬,语调昂扬铿锵,仿佛还是当年那个神采飞扬的小才女;她变卖房产,加上毕生积蓄,将过千万的财产全部捐献给了南开大学,献给了中华古典诗词的推广事业,自己却靠水煮青菜和馒头度日;命运不止一次地捉弄先生,而先生却从未对命运胆怯过。
正如先生在《踏莎行》中所写的那样:“谷内青松,苍然若此。历尽冰霜偏未死。”。
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曾是北大的天之骄子,却在1963年毕业后奔赴了这座位于西北荒漠中的小镇,与她的老师段文杰一样,开始了与敦煌几十年的“厮守”时光。
当时在自然环境破坏、洞窟本体老化与游客蜂拥而至的三重威胁下,莫高窟一度岌岌可危。樊锦诗为了让这些存留千年的脆弱艺术瑰宝“活”得更久,大胆构思了“数字敦煌”。“数字敦煌”是一项敦煌保护的虚拟工程,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拍摄、扫描、获取、存储敦煌石窟文物信息。樊锦诗和她的团队利用数字技术,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莫高窟“容颜永驻”。
长年的案牍劳形,加上西北大漠风沙的磨砺,樊锦诗的脸上、手上都刻下了道道印痕。樊锦诗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到莫高窟保护、研究事业中,躺下,想到的是它;醒来,依然想着它。只要一说起敦煌,已是高龄的她,仍似孩子般手舞足蹈,眼里透着光亮。
女人一定要有四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刻进命里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