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7:30分,王芳小语工作室全体成员相约“课改中国行”公益宣讲,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示范性培训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老师讲座《统编语文教材教学案例透视》。
吴教授讲座紧紧围绕统编语文教材教学设计,结合课例展开四个时段讲解。
第一时段,吴教授讲“学习课程标准,把我年级段重点”
统编教材最核心的是培养学生会阅读方法,策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但不同学段要区别语文要素的主次。不同学段有什么样的教学重点呢?
第一学段:
1.有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习惯;
2.学会查字典,初步掌握理解词语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默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
5.能清楚连贯地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二学段:
1.基本的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略读;
2.读懂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掌握阅读策略:积累、提问、批注。
第三学段:
1.关注并吸收文本的表达方法(词语句子的感情色彩及表达效果,文章表达顺序和表达方式等等);
2.阅读策略:学会批注、查找资料,不同文体阅读方法等;
3.积累各种文本阅读经验,有一定速度;
4.对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进行评价。
吴教授重点指出低年级往往阅读教学占了课程的3/4,表达占1/4,应该挤时间练习说话、表达与写作。
第一学段教学设计如何进行,以二年级上册《一封信》为例。强调低年级识字写字是重点,会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且读懂文章表达情感即可。因此本节课目标设计为:
1.正确识记17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封、信、圆、珠、笔”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两封信的内容。
3.交流自己更喜欢哪一封,说清楚喜欢的理由。初步感受家人之间的关爱,学会乐观地看待生活。(学生自我教育、说话练习)
吴教授通过对比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强调汉字识记的扎实进行,可以花费一节课一半时间,音形义最核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多读,交流识字方法,在语境中运用,不建议用词串识字。
吴教授又以《文具的家》为例,通过教学设计和视频片段分析了教学时说话训练5次,用时20分钟,有些分散,可以把一些问题整合,让说话训练集中在一起,建构一段话的表达,让课文阅读更加系统。
第二时段,吴教授讲“研究语文要素,细化教学目标”
吴教授以《大青树下的小学》《蝙蝠和雷达》《祖父的园子》等不同的教学目标,说明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关注语文要素,强调把语文要素从认识、自己发现、学会运用等过程,细化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把语文要素细化成教学目标呢?
1.认识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的区别
2.了解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几个维度
3.初步学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根据主要段落体会中心;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中心;借助事物或景物体会感情)。
语文的技能只能在实践中学会,而不是讲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在实践中自我领会的。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实践比方法规则学习更重要。
第三时段,吴教授讲了“单元整体设计,落实语文要素”
以二年级“走近伟人,学讲故事”和四年级“批注”为例,告诉老师单元目标不在于学习哪几篇课文,而在于通过几篇课文,学方法,练习方法,用方法,是一个“认识→迁移→独立运用”的学习过程,变单篇课文教学为大单元整理教学,使教课文到教语文。
第四时段,吴教授讲了“夯实语文基础,强化积累运用”。
积累语言经验,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第一要务是积累语言经验。语言建构与运用,一方面积累语言材料,另一方面语言运用经验,在运用实践中,形成语感。吴教授通过两篇优秀习作例文,说明需要积累的重要性,并总结怎样积累语言经验:
1.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2.发现课文语言与自己语言的差异
3.培养主动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习惯
4.主动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
朗读不是一遍两遍三遍即可,不是读懂,而是形成语感。比语文要素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