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我们该读一读诗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该读一读诗歌

文/新铁

昨天,我路过食堂对面的报刊展示栏,偶尔间看见一个报纸上有一个醒目的标题《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这个标题就像一个魔咒一样,一直在我的大脑中徘徊,逼着我去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喜欢读诗歌?

我们这代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喜欢读书(当然不是指全部),更别谈什么中外诗了。这是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这样?想来想去,或许是时代的快节奏导致人心的浮躁,让人们不愿意冷静的去思考一个问题,又或许是多媒体的普及,让碎片化阅读成为习惯,而这类需要安静的欣赏却被那些所谓的信息而排挤了。

真正的答案,我不知道。

小时候,我们最先接触的诗歌其实是儿歌,什么小白兔白又白,两字耳朵竖起来,又什么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的快之类,在90后的记忆里消逝不去。但是有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的小孩还在接触我们小时候的儿歌呢?抛开经典一理,不禁反问,我们目前儿歌创作的质量下降是不是因为儿歌创作的人群在减少呢?儿歌质量的下降,怎么让孩子在家长所说的“起跑线”上对诗歌感兴趣呢?

前不久,我们学院的老师说了一个故事,他的小孩在他的面前唱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那首《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其内容是这样的:

我在马路边

捡到一分钱

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叔叔捡到钱

买了一包烟

我对叔叔说了声

叔叔再见。

老师听了很惊讶,为什么自己才四岁半的小孩能这么流利的还不感到不自在的朗诵出这首儿歌呢?

——这是我们时代的价值观问题。

记得在公益班的课堂上,我在讲授《三字经》的时候,偶尔听见几个调皮的孩子在那里“骄傲”的碎碎念:“人之初,性本善,你妈洗澡我偷看……“,这是我们从小就用的不要的词,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还在小孩中间受人“欢迎”。

这些仅仅是个缩影。

谈谈现在。文艺一词,其已经不是那么褒义十足的词汇,更别提文艺青年了。这些词成了自嘲,成了玩弄,谈不出什么感受。文学有什么用,除了风来了感叹一下,可以吃饭吗?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吧,可以用来吃饭吗,我的回答是不能够啊,可悲,谁叫“文章憎命达”呢。

不想谈什么物质不物质的问题了,谈厌了。

大多数喜欢用外在的服饰去装扮自己,可是他的行为,他的言论,却永远不是服饰能够装扮的。到了大学,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却不知道什么叫做文化。那个机场打人的女博士,真的让人不禁多了几分脸红。

最后谈一下诗歌本身。

首先声明,我绝不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你叫我背一大堆诗歌出来,我真的背不到。记得有一次在团活的游戏中比拼诗歌记忆大赛,结果我站在那里吞吞吐吐的说出了一句“山不在高,有龙则灵”,好不容易说出来一句,还说错了,受到了我部门成员的一致“嘲讽”,那天我就在想,背那么多诗歌,有用吗?

你去读一读,还真有用的。

到底有什么用呢,我只知道它会让你的灵魂静谧,它会让你冷静的思考问题。记住,诗歌永远是一瞬间的事情。记得我无意间在课堂上听老师说了《在地铁车站》,然而这两行诗带给我的是无尽的思考。

以它结尾吧: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后记:我们从小就读那些具有很深刻的“正能量”诗歌,关于爱国,关于爱家乡,关于爱周围的一切,却很少读那些关于自身的思考。桌子上摆放了两本诗歌集,中国诗歌与外国诗歌,偶尔读一读总会在心情烦躁中找到一块草地。我的脑海里记不下一首诗歌,但是诗歌的感觉却深深的影响着我。

你,忙吗?忙或不忙,偶尔读一下诗歌,好吗?

请原谅我有些矫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山水灵动诗画卷,苍翠云染古道栈。 奇闻修持育英才,阴阳纵横师王禅。 云梦洞察深居隐,授受玄机济世先。 名徒驰骋行天...
    陽春阅读 467评论 2 9
  • 最后一部分,想说一说我弟的事。说出来你们可能难以置信!我弟已经3个月不工作,住在我这里,沉迷游戏和影视了! 起初,...
    辣妹事多店阅读 672评论 1 0
  • 我俩闹了点小矛盾。 也不是我俩,我单方面的不理他,没有多严重,我只是想知道他有多在乎我而已,女人嘛,难免俗俗的,尤...
    竹子开花9090阅读 235评论 0 1
  • 我在这院里住了好几年,从没注意过窗下路边种着一棵桑椹树。还是去年妈妈来跟我一起住时,捡了掉落地上的桑椹回来我才知道...
    自由心空阅读 707评论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