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1日晚6点左右,夜幕四合,天空下起了小雨。在菁园餐厅里同学们正在吃晚餐,餐厅工作者在柜台与后厨之间忙活着。
虽然外面十分寒冷,最低温只有四摄氏度,但是餐厅里因为有暖气加持,暖意融融,菜香四溢。法医专业19级王宇杰同学在售卖螺蛳粉的地方兼职,她戴着口罩、头套,拿着笔记录着同学们的需要,熟练地与顾客交谈“请问您要不要葱和香菜?”“好,这是您的号牌,请拿好。”遇上熟人,她很高兴地打招呼,眼睛里笑意满满。她说“课余时间可以赚到零用钱,又可以锻炼自己,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唯一的麻烦就是她同时也是河洛话剧团的成员,“有时候时间排不开,排练时间和工作时间重叠了。”总体而言,她十分满意工读结合的生活。
食堂里吃饭的同学大多数三两人坐在一起,情侣尤其多,由同座来增进感情。一位女同学在食堂里看专业书,神情严肃,应该是要准备即将到来的考试。也有同学在等餐期间“开黑”、看小视频,往往在食堂里滞留许久。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吃的饮食,不过排长队的柜台几乎一直一样。一些同学每天在固定的店铺里打饭。中文系20级夏瑜同学就是如此,她来自云南,最爱的食物是茶泡饭和鸡腿饭。“餐厅里的过桥米线不正宗,应该更细一点,菁园餐厅里的米饭非常好吃,我几乎天天都来。”我了解到她的宿舍在嘉园,然而每到饭点她总是特意绕路到菁园餐厅进餐。她笑着说:“我总有这样的心理,‘家花不如野花香’。”我们可以知道,不少同学都是在其它园区的餐厅吃饭的,也许是因为那里饭菜更合胃口;也许是因为尝一尝新的口味;也许是因为基于就近原则选择节省时间的地点用餐,但是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还是更愿意食用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一位食堂工作人员坐在菁园三楼售卖石锅饭柜台附近,正在享用自己的晚餐。这是一位河南老爷爷,来自开封,刚刚做了几个月的石锅饭。为人豪爽实在,特别愿意和年轻人聊天。当被问到“为什么会想到在校园食堂里做厨师开店时”,他很骄傲地提起了同样在校园里的儿子。他说他的儿子原来在北京一家公司里就职,之后为深造进入河科大,于是他也来了这里为同学们做饭。天下父母总是希望离孩子近一点的,老爷爷就是为此离开了熟悉的地方与熟悉的朋友们,经营着校园食堂里一个小小的店铺。
其实在食堂里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同学们为吃而来,因吃相聚,食物不仅仅温暖了身体,更让心灵充满幸福;食堂工作者带着拿手好菜守候着学生们的到来,让同学们吃得安心、吃得满意是他们的宗旨。由这次调查我还发现了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希望同学们能将“光盘行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