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人世间,情绪人人都有。
为身边人怒,为二三事恼,坏情绪总能跟你不期而遇。
当情绪来临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或是屈服,或是克制……但总体而言,控制情绪有三层。
第一层:知怒
经常有家长会这样说:
“每次陪孩子做作业时,气血往上涌,就忍不住发火。”
“在外受了一肚子气,回到家就情不自禁地对家人冷脸相待了。”
他们大多数也想泰山崩于前而不瞬,做个不动声色的成年人。
但等事情真正发生时,总是不可避免地火急火燎,抓耳挠腮,什么岁月静好被忘得干干净净。
其实,这些人就是处于控制情绪的第一层:
知道自己容易被情绪左右,想改变却无能为力,事情发生时仍被情绪拖拽着走。
刘同说过:
如果一个人影响到了你的情绪,你的焦点应该放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影响你情绪的人身上。
处在第一层的人,他们往往一味地跟事较劲,忘记了先把情绪捋顺抚平。
事情发生后才懊悔不已是情绪控制第一层的症候,他们对情绪控制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最重要的是,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处于失控时,应在第一时间调整自己的情绪,再来处理眼前的事。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进入了情绪控制的第二层。
第二层:止怒
蔡康永曾说:
红灯停止绿灯走,这是我们都要听从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全顺利地在马路上同行。但我们的内心不是马路,在我们内心通行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该为自己建立内心的交通规则,只有我们自己。我们该为自己建立内心的交通规则,我们要认得出我们的红灯与绿灯。
处在情绪控制第二层的人,就在于他们能及时亮起“红灯”,刹住自己的坏情绪。
杜江和霍思燕这一对夫妻让很多人羡慕,在一次节目中,杜江就直戳这样的事实:“两个人情绪来的时候,非要去讨论,往往没有结果。”
处在第二层的人就深谙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都有自己的方法跟情绪斡旋。
曾看到一位网友分享过他面对家庭是如何处理情绪的。
他说如果在外面有情绪时,进门前一定会消化干净,或是抽根烟,或是绕着家踱几圈。
如果是在家里跟另外一半有矛盾时,他也会憋住那些气话、伤人的话,把情绪压下来后再解开双方的症结。
在婚姻生活中,若是能达到情绪控制的第二层 ,感情和生活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情绪一致性效应”的概念,指的是当人们处于一种情绪状态时,会更倾向于发现和加工与该种情绪相一致的信息。
简而言之,如果一直耿耿于怀于坏情绪时,那么人会不由自主地在越陷越深。
如果把坏情绪消化掉,那么事情就会拨云见日,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学会退一步,把情绪收纳好,才能更游刃有余地解决事情,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第三层:制怒
我对《一生的资本》里的一句话颇为中意: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
生气是本能,但控制脾气却是本事。
处在控制情绪第三层的人,懂得不该发脾气时就得克制住,该发脾气时就得发。
更确切地说,他们既不会像好老人一样处处迁就别人,也不会像一点就就炸的火药桶一般,随便把气撒在别人的头上。
曾在行业交流会上,有一位公司老总直言,没有脾气的领导带不好公司。
他认为每一位领导都应该懂得“棒子加萝卜”,奖励和惩罚缺一不可,友善和脾气也得两者兼具,前者拉近人心,后者建立威严。
凡事有两面性,脾气也不例外,它有七分坏,三分好。
三毛留学西班牙的事情就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三毛留学西班牙时,秉持着“凡事忍让”的原则与舍友相处,可这样的处事态度换来的是舍友得寸进尺的欺凌。
“三毛,我很忙,帮我洗下床单。”
“三毛,屋子脏了,你怎么还不打扫?”
忍无可忍之下,三毛终于爆发了,在一次室友在她床上喝酒打闹时,三毛抓着扫把,狠狠扫过去……
经过这次事件后,舍友的态度转了180度的弯,从此不敢再欺负三毛。
《教父》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是这样说的: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脾气的三分好,就是好在可以体现在自己的态度上,好在向别人明确无误地摆明自己的底线。
处在第三层的人,他们驯化了脾气,情绪成为一块橡皮泥,任他们揉捏。
他们可柔可刚,柔时,把情绪消弭于无影;刚时,情绪如一把明晃晃的剑。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认为:
生活中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一句话,我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发展走向。
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去认识自己的情绪,懂得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去驾驭好自己的情绪,生活会变得顺遂起来。
面对最亲近的家人和爱人,无论如何都得把脾气掐灭掉。
面对让我们糟心的烂人,有脾气未必是一件坏事。
有菩萨低眉,亦有金刚之怒。
脾气或抑或扬,存乎一心,这就是控制情绪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