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绘本之力》
借着洋葱阅读完成作业的要求,把绘本阅读相关的书再次梳理一番。第一本选择了三位日本举足轻重的大家:柳田邦男(日本纪实文学作家)、松居直(日本“绘本之父”)、河合隼雄(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合著的《绘本之力》。这本书是三位在“绘本.儿童文学研究中心”2000年11月12日举办的研讨会上的讲演和对谈稿为基础整理完成的文章。
三个慈祥的老爷爷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三位大家对绘本感受的演讲;另一部分是关于“绘本之力”的讨论。
在演讲中河合隼雄从绘本中的“声音”谈起,他认为绘本的语言不仅仅在于文字,还有由文字而生发出的意念中的“声音”,比如《啾啾,啾啾》(阪田宽夫文,长新太画,福音馆书店出品,国内未出版),用“啾啾”、“咚咚”的声音描写世界开端时恐龙孤单寂寞时与遇见伙伴时不同的心情。河合说“声音的奇异之处在于,人类是用声音创造语言的。”这里也让我想起了谷川俊太郎的《噗噗噗》,也是由一声”噗“开始的一个世界,每一页都是一个拟声词,看似简单却又仿佛说了很多故事,无尽的语言在声音的背后延展出来。
松居直老先生的切入点是从他儿时的绘本体验谈起。他童年时每天妈妈为了哄睡他都带着一本绘本做睡前读物,他的第一遍”阅读“是用耳朵来聆听,感受着妈妈的语气和情绪;第二遍阅读是自己来看图(那时的他还不能认识很多的文字),这一遍他会仔细的品味绘画不放过一个细节。这时他会将听到的语言和图画的”语言“结合后再来想象、理解自己心中的故事世界。他说”语言会变成画,画也会变成语言“。也正是如此,他一直认为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柳田邦男先生的演讲开篇就有些悲伤了,他在六十几岁的高龄开始再次读绘本竟然是因为孩子的离世。在那段伤心的日子里,他看到绘本便想起孩子幼时他们一起读书的快乐。拿起绘本让他意外的是,在书中他竟然读出了和当年阅读不一样的感受,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让他对绘本产生了新的共鸣感。所以他提出了”人的一生要读三次绘本“的观点,第一次在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养育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自己进入人生后半期的时候。每一个阶段对绘本都会有不同的感悟。童年时通过读绘本去体验未曾经历的生活与情感;为人父母时通过绘本与孩子建立亲密交流的情感纽带;进入老年时用一生的经验在绘本中感悟生命的共鸣。(题外话:在查资料时发现,写了《卢利尤伯伯》《一棵知道很多故事的树》《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路路的草帽》等很多耳熟能详的绘本的伊势英子是柳田先生的太太,他们曾经在日本东北三一一海啸后,持续的关心灾区,为灾后的孩子创作了许多抚慰心灵的绘本。)
再次读这本书,让我又写下了一个阅读书单愿望:柳田邦男的绘本阅读类图书(近期魔法象新出的《感动大人的图画书》等);书中提到的大江健三郎的《调换的孩子》(网上搜了下国内应该是《被偷换的孩子》,目前电商无货,要找旧书网),还有书中提到的与《缆车梅波儿》与麦卡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