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出门都是小朋友都是有男有女。这次参团的原因是为了给开心小朋友搭伴。男娃太多了。
机场第一站的时候,看起来非常和谐。要么是幼儿园同学,要么是小学同学。妈妈之间都是相熟的老朋友。
带小男团出行的优势就是吃饭。特别能造。吃饭特别有氛围感,你不吃什么,看人家吃,你都融入进去。
对于从小就不吃饭的宝妈来说,开始出行的时候,还担心吃饭。因为我们去哪个国家,都吃不惯饭。想想婆罗洲,对于没有猪肉的穆斯林,我们妥妥的靠方便面和西瓜为生,最后发烧吃药。
我们真的体察医疗民情的典范。这次跟着男生混,竟然吃了鳕鱼,吃了螃蟹。
还是中国人的吃法,比较适合中国人。找中国导游,找中国餐馆,你吃的就是热蟹。
男生吃饭的祥和,是自带的背景音乐的。
“好吃”、“特别好吃”、“我还要”,一个个都是饭托。真的,看餐厅好不好,就看男孩多不多。
男生祥和的几个前提:
1.有爸爸带着玩,一般不敢造次。
2.打牌,手嘴脑都被占上。
3.一个人有手机,可以打游戏。其他人看着打游戏,甚至想借着打打游戏。
4.第一轮拍照,有人有动作设计。其他人也跟着炫技。
男孩在一起,扭打免不了。在学校经常看到抱着躺在地上的互打的男生。这回有两个5年级,两个3年级,两个1年级。
通常的情况是开始打的时候,有点像小公鸡斗架。互啄一两下而已。但是一旦有一方用力大了,必然就开始战斗升级。本来就是打一两下结束的事,最后变成互打两百下。
如果只是互打,也就是中级。升级到高级,就是吵架。彼此推脱,彼此埋怨,放狠话。然后引来家长断官司。
官司是断不明白的,你说不要在一起玩了。分分钟他们又好了。你刚觉得他们好了,一会又来找你诉苦。最后的结果就是逼疯妈妈们。
妈妈们喜欢让爸爸管儿子。让男人管男孩,基本上就是警察办案:冷静好了,就结束了。是非不重要。
生男孩的家里容易鸡飞狗跳,因为妈妈管不住的多。让爸爸管,爸爸心里觉得不用管。因为打多数是打着打着就长大了。
男生好像到了初二一下子就跟换了一个人一样。说话斯文有理,很多事不屑一顾,打打闹闹成为过去。唯一的爱好就是手机党。
怎么能在少年时段少吵架?因为吵架多是引起的夫妻矛盾。就是教好儿子边界感。男孩打起来,一定要看得出对方不开心的时候,及时停止。
还得心宽点,明白计较1下,最后可能成为100下。还得明白别去家长那告状的道理,告状就意味着挨骂,不一定换到支持。想和对方玩,要懂得看明白对方是什么人,玩到哪个点是欢乐。越界就是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