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6月7日上午姐姐姐夫,我和老公,二舅及两个女儿和二外孙(已工作)一行8人,前往老年公寓看望爸爸。爸爸看到久别重逢的二舅一家人,喜出望外,非常滴高兴,大家聊得也极其欢畅。爸爸充分发挥了他良好的口才和超强记忆力,很多过去的往事,他都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给表姐表妹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从无锡来的表姐儿子特意带来一箱无锡特产阳山水密桃,真是又大又甜又好吃啊!兰州来的表妹也带来西北特产“枸杞”送给爸爸。除此之外每人还给爸爸包个大红包。爸爸高兴得合不拢嘴,爸爸能开心,我们真高兴。看来平时我们给老人家制造的“惊喜”还是太少啊!
中午由妹妹妹夫做东在哈西某饭店,为远道来的二舅一家人正式接风。二舅和二表姐是6月12日先到哈的,三表妹和二外甥是昨天一早一晚先后到哈的。所以正式接风宴定在今天举行。我家,二姨家,二舅家老少三代共18口人齐聚一堂,欢乐祥和的家庭氛围贯穿宴席始终,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整个宴席是在浓浓的亲情包围中进行的。
去年11月初我们哈尔滨一行五人,前往兰州为二舅85岁庆生,受到兰州亲人的热情接待。今年兰州一行五人来哈省亲(还有大表姐月末到),我们也不能有丝毫怠慢。由姐姐挑头早早就做好了各种接待准备工作。如今距离已不是问题,无法阻隔亲情的链接。
02
当然从古到今,不是所有的亲人都互敬互爱,所有的亲情都亲密无间。别说三代旁系表亲,有的人家就是亲兄弟姐妹,为了利益、家产、赡养等等问题闹得昏天地暗,老死不相往来的都有。我家就有个亲属,兄弟两家同住一座城市,自从七年前母亲去世以后,再没见过面,甚至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彼此微信不发,电话不打,完完全全成为陌路。
今年六月份,他们89岁的父亲去世(父亲由哥哥两口子照顾),哥哥所有亲属都通知到了,就没告诉弟弟。由此看出他们之间的芥蒂是很深的。那弟弟没来送老父亲最后一程吗?来了。怎么知道的信儿的呢?原来弟弟的媳妇娘家亲属和父亲是一个单位的,父亲退休前是单位的院级领导。单位内部网站发了讣告,弟弟亲属得知消息后,转告弟弟一家人的。出殡那天弟弟和他的女儿来参加了父亲的葬礼。葬礼全程兄弟俩零交流,葬礼一结束,弟弟便和女儿一起离开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手足亲情成为陌路呢?肯定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论经济条件谁家也不差啥。老父亲也是要房产有房产,要存款有存款,还有丰厚的退休金。你要是分别听他们的解释,各有各的说辞,各有各的委屈。别说外人即使是我们亲属也无法评说,到底是谁对谁错?谁对的多些,谁错的少些?于是这么多年,亲属也就不问了。
引用丘吉尔的话(也适合有些家庭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家与家一切矛盾和冲突均来自利益的纷争。嗨!手足关系达到这样的冰点,只能摇摇头,点点头,然后叹息一声!仅此而已。
03
午宴结束后,表妹(二姨家)的儿子又拉着兰州亲人去松花江斯大林公园,防洪纪念塔,太阳岛,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等哈尔滨标志性景点参观游览。见过世面的表姐表妹对哈尔滨的独特景致也表示由衷的欣赏和喜欢。
哈尔滨著名景点均在市中心,所以出行,吃喝都很方便。景点主要以特色建筑为主,兼顾自然风光。说真改造后的太阳岛公园,与七八十年代的太阳岛完全不是一回事。太阳岛好像是九十年代改造的,具体时间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我们每个职工还捐了400元,说建成后,免费可去一次,结果至今也没兑现。
人工打造好像巧夺天工,其实就如同人整容后的“假脸”,失去了自然的美。过去开放式的太阳岛面积很大很大,水系丰富,绿树成荫、芦苇丛生,垂钓打猎,划船戏水,是松花江北岸难得的“三面环水”的天然湿地。每年夏天成千上万市民们,全家出动去太阳岛野游,用“蜂拥而至”这个词,一点都不夸张。在草地上、树荫下,铺块塑料布,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面包就着红肠,喝着格瓦斯,年轻人还拎着录音机,放着流行歌曲。真是太阳岛一道绚丽的风景。
如今改造后的太阳岛公园变小了,收费了。除了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市民很少有人再去了,去也是陪来哈的朋友们一起去。我18岁之前,父母领着每年至少去一次。工作以后这30多年我就去过一次,还是刚建成时,单位组织班主任去的。去后感觉很失望,风格大变,儿时的记忆荡然无存,再也不想去了。我儿子长这么大,我没领他去过太阳岛。他爸领没领过,他自己长大后去没去过,我就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