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们一家人正行驶在广东境内,他负责开车,还没有学会开车的我依旧坐在副驾驶上帮忙看看路标,指指路。
大胆预测,一路上我和他的“对话”即将超过过去半年的总和。
我已经记不清我们父子何时开始,因为何故开始互不理睬,形同陌路,不相往来了。我们好像都已习惯了各自的态度。
上一次"冷战"爆发还是在2008年。
那一年,我高考失利,二本线都没达到,所有人大失所望。那一年,我们家刚好在建新房子,他本以为可以双喜临门,不料被我给捅出大娄子,让他丢了些脸面。要知道,那年妈妈在学校旁边租下一套房子,专门照顾我,而我还在高考前跟乡里人信誓旦旦地下过保证。
于是,那个暑假我就被下放在新房工地上,整天跟水泥,砖头,以及各种建材较劲,我拼命干活,每天累的汗流浃背,努力为自己赎罪。
但是,那时候的冷战只是维持了不到一个月,之后我们很快就变成了工地上的好搭档,一对摩托兄弟。
那个暑假还有另外一个小插曲,一天早上,他骑摩托车去工地上,路上一堆砂砾,他没控制好车身,不小心就挂彩了,幸亏没有大碍,只是在医院躺了一个星期,那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我在他身边,努力扮演一个好儿子的角色,于是,冰冷的关系很快得到融化。
整个高中阶段,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都很高,心目中的绝世好男人,曾经还跟同学开玩笑地说,未来的目标就是长的比他高,赚的比他多。那时候,他每个月工资只有3000块而已。现在看来实在是有些可笑。
这种粉丝心态和我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3岁时,他们去到深圳打工,是村里最早的一批打工仔。童年时期,一个人长大的我总感觉少了点男子气概,后来,他的出现让我觉得有安全感和自豪感。在老乡的眼里,他们算是小有成就,算是半个城里人,我跟着也沾了点光。
于是,我骄傲地度过了没有他们的童年。直到上大学之后,开始有了自己的三观和判断能力,他的形象开始变得立体和完整,偶像的坍塌也就从此开始。
这种心态的转变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开始逐渐学会观察和倾听,不再只听信于他,开始听妈妈的话,开始考虑整个家庭。他一直很讨厌妈妈的娘家人,曾经一度受他的影响,我过去对外婆家同样不屑一顾,长大后才有所醒悟。
于是,渐渐地,生活不断揭开他丑陋的一面,无与此同时,我的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也在刺激着他的神经,加上我不受管教,于是互相视对方为“眼中钉‘’。
事实上,刚刚参加工作后的一年,我们之间还有过几次还算温和的争辩,讨论的话题也就是工作,妹妹的教育,双方观点差异巨大,我尝试以理服人,可是他不吃这套,直接给我扣上一个帽子,最终在妈妈的调节下,不欢而散。
这之后,我再也没有主动跟他谈起这些话题。饭桌上,他说他的,我听着但不出声,我说我的,我也知道他在听,仅此而已。
我有时候会想,父子俩之间的相互孤立只会让问题愈演愈烈,他会更加难沟通,更加顽固不化,对我的成见也会更深。而我,依然沉默寡言,家也没有一个家应该有的样子。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