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歇后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走着瞧的狠话倒是经常说,骑驴看唱本从来没见过。近日有位成都的李先生为这句歇后语做了一个好玩的展示,他让自己的儿子骑在牛背或者驴背上去幼儿园,他牵着缰绳,边走边教儿子背诗词背古文,讲授国学。这叫什么?骑牛背诗词,虽说不是走着瞧,也是走着学,意义更加非凡了。
虽说现在又是《中国成语大会》又是《中国诗词大会》一个劲儿开,国学班、国学堂一个劲儿办,但是离国学在国内的普及还差得远呢。因为国学的传承已经出现了断代,有太多太多的人只认识“国学”这两个字。却全然不知道国学的精髓是什么,更不知道传承国学对国家民族社会时代人文历史有什么益处,包括我在内,几乎是盲点。
牵着牛的父亲痴迷于国学,不知道他对国学的精髓吸收了多少,这是一个认知水平的问题,不必深究。单就他能够远离都市的喧嚣,静下心来研读古籍,已是难能可贵。他还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耕读乐趣,让儿子骑在牛背上予以践行。不顾都市文化的排斥,不屑城里人的耻笑,牵着牛驴过闹市,扬起脖颈唱诗词,坐在牲口背上的儿子跟着他诗词唱和。一颦一笑,父子俩与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内心世界多么贴近。
我看到这个报道眼前马上就出现了一组画面:
骑上水牛背,牧童遥指杏花村
骑上大白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吟诵将进酒,就喝他个乾坤颠倒,一醉方休
唱起赤壁怀古,雄姿英发,一时多少豪杰
一时间我觉得国学的精髓就在童趣与豪情之间。那个在喧嚣的闹市中骑着牛的孩子就像真的一样从我面前怡然而过,真是一个清流的画面。
有人说:“自己醉心国学,只要不违法,怎么折腾都行,但不要拿孩子当‘实验品’,更不要将父辈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否则,骑驴上学,父亲倒是满足了需求,孩子收获的或许只是好奇,而路人看了只是当成一个笑话。”看了这段话,也许有很多人会觉得在理,但是我觉得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遇事只会做中规中矩的解读,永远也看不到事件背后隐藏的真谛。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每个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都是父母,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所在,难道让孩子骑着牛背诗词就只是满足父亲的需要吗?孩子在父亲这里得到了超乎其他孩童的国学启蒙,怎么说也应该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如果这位父亲真的有一天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像老子一样骑着青牛走出函谷关的哲人,难道不是这个孩子的造化吗?
骑在牛背上的孩子,当他长大的时候,会有一份多么不同寻常的童年记忆。那时他无论干什么,都会心心念念着父亲从小就播种在他心中国学的种子,一旦开花结果,必将绚烂璀璨。
在对这位父亲的做法评头品足的时候,也应该看到他醉心于国学传承的情怀,因其钟情于国学,所以才内容形式一起玩味,让儿子骑在牛背上与国学同行,这种情趣几人能有,久居闹市繁华似锦,远远看到一牧童骑牛而过,顿觉返璞归真,该不会赞一句那位父亲好有情调啊。集情怀情趣情调于一身的人,总归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