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evitable, because of the manymillions who share the world with us,
由于无数亿人和我们共享这个世界,不可避免地,
1.19 There will be somewho are born in a state of Yoga. They need not practice or disciplinethemselves.
将有一些人生于瑜伽境地中,他们不需要修习或锻炼自己。
But these are rare persons whocannot be copied and should not be emulated. Indeed some may succumb to worldlyinfluences and lose their superior qualities.
不过,这样的人是稀有的,他们不可被复制,也不应该被模仿。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会抵挡不住世俗的影响,而丧失神通力。
Emulate:英[ˈemjuleɪt] 美[ˈemjuleɪt] v.努力赶上; 同…竞争; 仿真; 模仿
Succumb:英[səˈkʌm] 美[səˈkʌm] v.屈服; 屈从; 抵挡不住(攻击、疾病、诱惑等)
摘自《瑜伽之心》
德斯卡查尔著
1.19 当这种专注没有不执相伴并因此继续留下无明时,修行者将达到无身之神的状态,或融入自然的力量中。
没有不执相伴的专注不能获得解脱。不过我们怎样努力,结果只能是服从欲望。如果我们真想解脱,那就要为此进行足够努力的修炼,这样才会实现目标。倘若我们真想得到力量和欢乐,我们就能够得到它们——不仅在此世以人形获得,还可以在来世以其他形态获得。专注于任何一种粗糙元素或感觉器官,据说就能使我们进入无身之神(disincarnate gods)的状态;而专注于心或自我,则据说能使我们与自然的力量合一,并控制部分宇宙。
当一个印度教徒谈到“天堂”和“地狱”的时候,他并不是从基督徒接受的意义上使用这些词的。因为对印度教徒而言,天堂和地狱都在原质中。他相信,生存并非只有在这个尘世,还有许多层面——有些如地狱般痛苦,有些则如天堂般欢乐。我们死后会在我们此世累积的业的推动下,暂时去往某个层面。但我们不会再一个生存面上久留。当善业或恶业完全耗尽之时,我们会再生为肉体生命——根据印度教信仰,这是我们唯一能自由地修炼瑜伽,并与阿特曼合一的环境。
所以,渴望升入天堂的欲望要无限地低于渴望解脱的欲望。所有印度宗教的文献都明确地区分了两者。当克里希那责备阿周那只关心现象世界的问题时,他谈到了“一心只想上天堂”的人。艾默生的诗歌《梵天》也说道:
那些强大的众神渴慕我的住所,
七大神也同样痴心妄想;
可你这谦卑的爱善者!
找到我你也就返回了天堂!
事实上,“强大的众神”一点不强大。他们束缚于原质,因为渴望得到力量而被栓在了这个宇宙中。我们无法进行不执的专注。在《迦塔奥义书》中,阎罗王即死神,向那奇柯达(Nachiketa)空开承认了这一点:“我深知俗世的财宝只能暂时留存到次日。想成为死亡之王的我本人,难道不应进行火祭吗?但这种为转瞬即逝的对象所做的献祭也是转瞬即逝的事,回报也很小,即只能寻求到暂时的统治。”
阎罗王知道,总有一天他会离开自己的王国,再次投身为人。只有到那时,他才能获得返回天堂并寻求与那唯一真实永恒的阿特曼合一的另一次机会。
摘自《现在开始讲解瑜伽-<瑜伽经>权威阐释》
斯瓦米•帕拉瓦南达【印】 & 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德 著
1.19 那些仅仅离开了躯体而达到神的境界,或者与自然融合的人,得以重生。
如果你只练了一点显著的沉思冥想就去世了,那么你是否失去了所有修练的益处?巴坦加里说不会的。一旦你能控制一点本性,在到达最高解脱的境界以前失去了身体,你会继续变成本性的控制者。这样的人叫作神(Videha)。
假设你已经控制了整体的要素(身体),还没进入精微的要素(精、气、神),变成所有本性整体要素的控制者。如果你已停止沙-阿希米达三摩地(冥想在自我上)的练习,而又正好触及到本性的深处,你就变成本性的控制者。这样的人叫作希达普汝沙(Siddha Purusha),或是能控制各种幻象的神——印度拉(Indra,众神之王或本性的控制力量),维汝纳(Varuna,水的控制力量)、阿格尼(Agni,获得统治力量),等等。但是,不论他们变成谁,都得回来继续研究如何得到解脱。他们暂时退出本性,但是如果想得到最后的学位(解脱),他们必须再进入大学(再生)。本性就是那“大学”。
你达到某一点,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然后控制住本性,但欲望的种子和依恋还是在那儿。你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脱,所以你要再回来,完成其他的练习,然后得到学位。这就是为什么神要变成人类,因为只有人才可以得到解脱。
神只是人类再进化一点,学会了如何控制本性,由于那控制的能力而得到天堂里的一些愉悦。但是在那之后,他们又回来了。这个来来去去是永远存在的,直到你将欲望的种子燃烧掉,最后由于认识自己而得以完全解脱。
摘自《沙吉难陀大师讲述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陈景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