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个漫画帖子《每当别人不回我信息》,看来这世界上总是有很多在某方面相似的人,因为之前也看到过很多类似表达。我自己也是这种情况,好像之前也写过日志讲这个,但懒得去翻,内容自己也已经不记得了,就再写几句,如果有天翻出来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最开始的时候那就是一种幽怨,为什么我能随时回复别人,别人不能也同样的回应,只能说明对方不那么重视我,不然为什么不时常拿出手机来看一下,我会不会找她。以至于那个时候(当然是还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迷恋一种“巧合”,就是我刚发出一条消息,就立即收到一条,就是刚好俩人几乎同时发出。然后就会觉得什么什么感应之类的,刚好我在一天中的这一时刻拿起手机终于鼓起勇气发了一条,对方也偏巧在同一个时刻想起我发消息给我。那感觉就像《卡萨布兰卡》中里克晚上一个人坐在自己的里克酒馆里喝闷酒,嘴里念叨着,“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看来迷恋“巧合”的人还不少。不过随着年纪越长越大,好像觉得那可能也仅仅是巧合,而被自己记住了,无数的不巧合都选择性的遗忘了。
人总是要被现实不断调教的,据说小孩生下来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世界都是围着Ta转的,慢慢被打击多了,就了解自己没那么厉害,自己的欲望不是总会被满足的。后来我看了一些鸡汤文,用里面的观点说服自己,不断告诉自己,每个人不一样,有人敏感,有人钝感,还有习惯不同,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同样的珍视着你们之间的关系。其实我觉得好像人永远没法真正的改变,即便我不断的说服自己,好像有时候也管用,有时候觉得好像也确实如砖家们说的那样,但好像还是总是不自觉的觉得自己最初的想法没有错,不然你如果也想我,怎么会不联系,甚至我发了消息都不回复。然后会有种小分裂,就是我面对自己的时候左右互搏,面对别人的时候,又会把鸡汤倒给别人,去用自己也不是很笃信的东西煞有介事的去教育别人。
这个过程很漫长,我觉得洗脑还是有点效果,在两股力量的较量中,好像很多时候我也能说服自己了,没以前那么敏感了,或者说,敏感的次数没有那么多了。过程有反复,但反反复复种终于还是见到点成效。不过近来,好像认识又有了小转变。这个不是来自鸡汤,是我自己的小体会。就是好像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并不是人分为敏感和钝感,敏感的人就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敏感,钝感的人就对任何事都钝感,那就是他们的行事风格。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更在意的人和事。那些你觉得就是大大咧咧的人,或者说不那么敏感的人,不经常回复你消息的人,也许对某一个特定的人,Ta就会变成敏感星人了,角色互换,不是Ta不回应别人,而变成Ta追问别人,为什么不理Ta,为什么说一声睡觉了就下线了,一点恋恋不舍都没有。被多年鸡汤洗脑的你,一旦发现原来其实不是Ta钝感,不是所谓的行事风格,而只是因为你不是Ta的那个Ta,会有种信念崩塌的感觉。
但人总是会被调教,最后我相信,人与人的关系就这样的,不是礼尚往来的,而是一种单向的,你主动,Ta就会选择被动,然后Ta会跟另一个Ta换一种相处方式,Ta会主动。至于为什么,我目前还没想明白。刚刚,就刚刚,点根烟的一刻,我好像想到一种解释,就是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偏被动的人最好永远当个被动的人,好像原因出在这,你对周围的人都是比较被动的,但偏偏对那么一个特定的喜欢的人用了主动的方式可能会遇到前面说的问题,因为那不是你一贯的与人相处的方式,因为性格原因,你被动的时候,别人问你什么你回答什么的时候,你没有其他压力,但一旦你改变了一下,你主动了却得不到想要的回应,可能会有点受伤,因为你之前对别人都是有求必应。好像也未必靠谱,就是脑袋一瞬间闪出一个东西,再回到前面的问题,好像被调教的结果就是你接受这种局面,认了,或者你重新选择让你觉得舒适的一种关系。
没有绝对的公平,或者换个角度,从大的范围看也算一种公平吧,别人对你主动,你对其他人主动,其他人又对其他人主动。就看你选择哪种角色扮演,再或者不断去换人以改变角色,又或者一直等待那个理想的默契对象出现,Ta愿意为你两种角色随意转换,而不是选择去跟别人实现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