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弟子规》《了凡四训》
系统正见:《家道传承》
发心:做一名基本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
正见:正己化人
感悟:
家里种了两块玉米,一块地的玉米很早就收了,另一块地的玉米迟迟不见掰,眼看有些人家已经开始施肥犁地种麦子了,也没听说要去掰玉米。我几次问婆婆什么时候掰玉米,婆婆总是说还不熟,总是说玉米长的可差劲了。
我想:婆婆是种地能手,种地就像养孩子一样上心,无论旱涝,我们家的庄稼基本上都能大丰收,会差到哪里去呢?
昨天婆婆终于打来电话说等不及了,要去收玉米。可yq防控很严,白天不让去,只能赶在早上八点前把玉米收回来。为了赶时间,我们五点钟就起床了,当时天还没亮。到地一看,婆婆已经来了,还有同族的叔婶也来帮忙,寒暄几句后赶紧掰玉米,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这块地的玉米果然差劲的很。好多地方都没出,整块地稀稀拉拉的没几根,植株矮矮的,仿佛长不高的秃头老人。即使长成的玉米植株,虽然此时已是深秋,但它依然叶子肥厚,葱绿旺盛,一点没有秋天的萧条景象。旁边的地已经犁过了,婆婆说实在等不及了。是啊,照玉米这郁郁葱葱的长势,即使再长一个月,估计也熟不了。
再看玉米,更是惨不忍睹。有的一棵上结了一个,但被厚厚的外衣紧紧包裹,想掰下来都难,有的结了一个,却带着一个长长的把,玉米像长在粗壮的树枝上,有的好不容易结了一个大的,头上却冒出一个黑乎乎的大瘤来,有的一棵上有三穂,四穗,甚至五穗的,一个个长的奇形怪状,剥开厚厚的外皮一数,五穗才有十多颗玉米粒,放眼望去,大多数的玉米都如畸形儿一般。
婆婆说就这样的玉米还是今年专门买的最贵的种子,一袋要五十多元,村子里有很多人都买了呢。公公接过来说:“这到底是哪个专家研发的玉米种子,就研发了个这?这不是坑人的吗?上这一次当,以后再也不敢相信专家了。”婶婶打趣说:“这个专家研发的好啊,别人的玉米结一个,人家让结五个,如果每一个都又长又大,那不成奇迹啦?”
我想:不知道村子里买这类种子的有多少户人家,但损失肯定是惨重的,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庄稼,哪一个不盼着丰收,没想到到头来却遇上个鸡肋,真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啊。科学更要有严谨的态度,越是身处高位,怀揣技术的专家,越要谨言慎行,战战兢兢,越要有不怕吃苦受累的袁隆平精神。每一项科研成果都要经过反复验证才能投入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