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学习是件玩得事情,如果让我严肃认真得学习,我觉得我早不再学习什么了。在学习的最初,学习是模仿是不得已。就连知道自己活着的最初,都不觉得是自己在活,生气了不高兴了,不吃不喝,觉得自己要是病了会有好吃的,要是我死了,管我的父母,定会很难受吧?被爱总会不被满足,总会有要挟,学习也总被各种时段的状态和理由,推着逼着不得已的进行。
对学习的真正的热爱,是参加工作以后吧,是因为失去了在学校学习的大好时机,时光不再,所憾很多,周围很多人帮助创造条件,给予机会,学习的兴趣大增。而对学习还是处于虚荣和卖弄阶段,看读诵记不过显示咱是很有知识的人。
当然也不乏学一些东西便会结交同兴趣同爱好的朋友,尽管时过境迁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相处时还是蛮融洽和蛮激励的。
九十年代研究中日文化的李先生推荐我一位老先生,建议我学书法。那时骨子里有很大很无知的虚荣心,脑子一转,没听说过老师的大名啊?我要学得拜名师的。作罢。两三年后,偶然一次和画家朋友们看画展,提起此事,差点被朋友笑掉大牙。原来那老师真正的有学问和名气。再回头想学,那位老先生因到九十岁封笔了,自然也不授徒。
时光匆匆,学了些丢了些,可谓一瓶不满,半瓶咣当。被李先生很批为:样样通样样松。
等到心安定下来,再去谋学,眼前一挂的青葱年华,自己有时惭愧,有时想逃,有时也自勉。
只求我心安好,向善不止吧。
阿弥陀佛。
2017、4、5。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