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L先生的办公场所寻他聊产品,进了他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的占地比我原来在的公司8个人一起办公的地儿还大,沙发书柜一应具全,作为原来的那1/8简直要悲伤地哭出声音。聊到他奢华的办公室的时候,L先生是这样对我说:“你们之前是怎么想的在那么大一个公共区域里面办公的?做产品的还怎么专心做产品?写代码的还怎么认真写代码?创业啊,不要怕花钱,会花钱才会赚钱。”
我内心转了大概10秒钟的弯,回答他:“不在那里办公就没有办法混到那个圈子里面去,虽然我不是混圈子的人,但是我的同事说不定是呢,是吧。”细细想起来,现在各种孵化器、各种咖啡、媒体、投资机构都在划自己的圈子,你在我的圈子里什么都好说,你不在我的圈子里那就再说吧。拼命的往圈子里面钻,也是为了让自己的脸熟起来,让别人都记住自己,以后迫不得已只能刷脸的时候也好有效果一点。
其实圈子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概念,类似于武侠世界里的各个门派,大侠遇见大侠互相先报上山门,同门的分外热络,他山的只道久仰,又多的是同门之间欺师灭祖手足相残。武侠小说不这么写不好看,现实圈子却是不这么打不存活,有一句拿来形容现在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是对的“只是幸存者,没有胜利者”。
昨天看简叔早前一段时间对简书选在上海没有选在北京的思考的一篇文章,有一点是深有感触的,就是对于不爱混圈子的人来讲,强人所难的社交其实是一件非常消耗自身精力的东西。中国人有一种非常不健康的交往方式,尤其是在群体性社交当中,就是当面多是恭维。圈子社交很容易给人虚假繁荣的假象而不自知,这才是最有害的。与其强迫自己去混圈子,还不如安静待着研究产品。
这里回到事情的最初,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混圈子,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好的推出去给用户嘛,圈子里的人也许会帮助自己把产品推得更广更远,但前提绝对是,产品够好。毕竟圈子的现实是,强者话语权更强影响力更甚,而是否强不是与他人的私交多好,拿产品说话是现实的明规则。
产品比圈子重要,用户比媒介重要,最后别人只记住了你的名字没记住你的产品,是一件比没有人记住你的名字更可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