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舅妈说帮忙看看小弟的作文。
小弟先是扭扭捏捏,打死都不肯动笔的感觉。然后从饭桌上跑到休息厅,先喝喝水,再然后又抱头乱弄自己的头发,极不情愿的又跑回饭桌,来来回回几趟,终是没有动笔。
于是我主动问他:“要写哪部分的单元文章,要写多少字?”
他有点不好意思的说:“第三单元,写赞美同学。”
“要写到800字吗?”
“不用那么多(小弟三年级)”
“那你可以从……方面写起,你觉得对吗?”
“其实我已经想好我的思路了。”
“哦?那你说给我听听。”
于是小弟讲到他有个同学(他的好朋友)如何如何的乐于助人
我想,既然已经知道想写什么,那为什么不动笔写呢?
于是,我又问他:“你知道你要写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写呢?”
他一把捂着小脸(害羞脸),小声的说:“我怕写的不好被人笑”。
我说:“是怕别人看到你的文章,笑你吗?”
他点点头。
“那笑你又会怎样呢?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他说道:“那样我会不开心”
我又问:“那这种不开心会影响你一整天吗?会让你吃饭也吃不下,睡觉也睡不好吗?”
他想了想说:“好像也不会。”
谈完话,我鼓励他去写,我告诉他,不要怕被笑,因为和他年龄段的小朋友,写作文也是这样,大家都差不多的。真的有特别好的,就多去看看别人怎么写的。
遇到一件事物,很想用好的句子把它描绘出来,那就多看书多积累认为好的句子,下次写作文自然而然就很顺畅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克服了自己所谓的恐惧,居然把一篇文章一气呵成。
当然,第一遍有语句不通顺,有一点错别字,很正常啊,谁不会写错别字,纠正过来就对了。我让他改正之后重新抄一遍,不能有错别字。
他写到手酸,于是居然和我说,他不能让手那么累,他的手是拿来弹钢琴的(苦笑脸)。
通过这次的谈话,我想对我也是一种学习。
我和他说,我小时候也最怕写作这件事,感觉比要我的命一样残忍。
其实写作哪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内心的恐惧,怕自己做得不好,怕自己失败,怕被别人嘲笑……
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什么世界,更加好玩的是,这个自建的“真实世界”,又反过来印证这个模式给我们看。
根据以上的结论,那句《周易》的老话可以升级一下:仁者见仁而得仁,智者见智而得智。我们认为葡萄是酸的,葡萄果然就是酸的;父母觉得孩子坏得都不像自己生的,孩子果然坏得超乎你想象。--《拆掉思维的墙》
因此,当认为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好像真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这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第一时间责备自己的小孩为什么那么笨,更多得去鼓励他。毕竟,自恋总比自卑要好得多。
再者,急脾气的家长,看到小朋友走来走去,迟迟不写作文的时候,不要就后脑勺拍下去,然后说,你这个熊孩子……听听他的想法,看他怎么说。
你不要以为,他没有自尊心,也不要以为他不会有想法。
有个心理研究表明,在30~42个月大的儿童,就能够意识到一些事物,而能够表达则需要到4岁才有这个能力,所以不要以为他们什么都还不懂。
最后,了解事情的缘由,万物皆有因果,何况写作文(苦笑脸)
有时候,小朋友是一面镜子,你想让他成长什么样子的人,先自己努力做个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