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坐在银行等号,看到一位孤单的老太太拄着拐棍,一瘸一拐地挪进了银行大厅。她不会取号、不会填单,她面带不安,正小心翼翼地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忙。
好像每次去银行办理业务,总能看到一些年老体衰、步履蹒跚的老人。
忽然想起几年前子栋说过他母亲的故事:
子栋的父母都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靠种一个小果园为生,生活一直比较艰辛。
7.8年前,子栋60多岁的老母亲到家附近一个银行网点存一笔钱。
这笔钱是子栋的父母送儿子读完大学后,仅剩的一点积蓄。原本打算存5年的定期存款。
银行一位年轻的业务人员走上前,竭力向子栋的母亲推荐另一种“存款”,告诉她这款产品无风险、利息高、分红多,还附赠一份意外伤害险。
在银行业务人员的各种劝说下,定期存款就这样变成了寿险公司的一款分红保险。
等子栋的母亲后来反应过来,再去找银行交涉,那位业务人员说7天之后退保需要交一笔不低的违约金,甚至连本金也保不住。
无奈之下,子栋的母亲迫不得已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而在几年之后,子栋的母亲生病、住院需要花钱,她都没法取出这笔钱。
更让人滴血的是,5年后,这个保单到期,利息甚至比银行同期利率还低了2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发行、代理各类金融产品,获得多渠道收益,这在情理之中。银行工作人员销售理财产品、增加自己的业绩,这也无可厚非。
但作为服务机构,不仅不事先阐明产品的利弊给老人,还利用老人的弱点,拿他们开刀,变相赚取他们的养老钱,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我们从小就学过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是,又有多少人只是把它们挂在口头而已。
老人到他们这个年纪,手里能有点余钱存到银行是多么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