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理想的翅膀是怎样折断的,在思考的过程中又想到了问题的另一方面。上文中好象把板子都打在了孩子们的屁股上,认为他们的翅膀捆上了金子,当然无法飞翔。这里,我再探讨一下这金子是如何捆在孩子们的翅膀上的。
媒体也好,学者教授们也好,都在说今日的中国人缺乏信仰,没有信仰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甚至有人说一个民族总得有仰望星空的人。仰望星空干什么,当然是向浩瀚无垠的宇宙寻求精神力量,为人类寻求出路。
我们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但是,抛开现实生活去谈理想信仰之类的,是很奢侈的。古人的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温饱是谈理想信念的前提。当然,这么说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当年共产党人举旗帜,到农村,开创根据地,使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他们吃的是野菜野果,穿的是布衣草鞋,但行走了二万五千里,仍然把信仰的旗帜高擎。他们衣衫褴褛,面有菜色,谈不上温饱,为什么还能为主义而战?
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
思考了许多时日,我觉得那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的心中,信仰和主义高于一切,他们能为此付出生命。所以再苦再难,他们也不会放弃。他们的翅膀上没有黄金,只有理想。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最后对中国革命高潮的憧憬,让我记忆犹新。说“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今天再看这段话我仍然心潮澎湃。
但面对今日之势,今日之时,今日之孩童,单纯的讲这些他们恐怕接受不了了。
为什么呢?因为现实总是教育他们,物质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理想之类的,那都是空的,是摸不到抓不住的,是海市蜃楼。
我在抱怨他们的同时,也换位思考,这样的结果,他们究竟要承担多少责任呢?
我觉得孩子们也有无辜之处。现实告诉他们有钱很好,有钱能过上体面的日子,能追星,能买奢侈品,能在同学面前炫耀,能用钱去交换一切你想要的东西。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金钱的渴望。他们想快快的赢得金钱,想快快地享受金钱带来的所有美好。花前月下,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好不使人迷恋。
校园已经不再清静,再也没有什么静土,再也不是象牙塔了,铜臭之气已浸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刚刚进入校园之中,便要为将来的工作着想,主要精力不是放在专业的学习上,而是放在了谋生上。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应该先完成学业,再寻找工作。一个优秀的青年是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的。那时候钱会来找你的。但是我们的孩子看不清这点,我们的教育忽视这点。急功近利,不计后果,直奔主题。
校园是这样,再看看社会。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城市的房价几年间快成几何级数上涨了,孩子们毕业了,想留在大城市,第一道坎就是房子。这又是钱。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好像叫三十年后我才能和你平起平坐喝咖啡。说的是一个外地青年,到上海上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发展,他的一个同学是上海人,他们俩的物质差距他奋斗了三十年才赶上。我想,在这三十年漫长的为衣食住行而奋斗的过程中,当年的理想恐怕早已忘记了。那理想的翅膀就此折断,永不再生,也就不会再飞翔了。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足以让一个青年产生重大的改变。足以让理想的翅膀折断。
再看看官员,动辄上亿元的贪污数额,用公权利交换的无数特权,也刺激着我们的青年,使他们的理想受到打击,开始玩世不恭。我曾看到一则对小学生有关理想的调查,其中一个小女孩说她的理想是当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钱,有很多好东西。这样的现实,已经波及到了幼小的心灵。他们甚至还没长出翅膀就折断了。
再看看孩子们熟悉的教授们,有多少能坐下来安安静静的授课,能忍受那种知识分子的清贫?许多人披着学术的外衣,干着男盗女娼之勾当,污染了校园,污秽了空气。孩子们不再相信校园的纯洁了。
社会充满了矛盾,假货充斥,欺骗盛行,诚信缺失,美德不再。
理想的翅膀就是这样折断的…
种下什么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果实。理想的种子种不下去,自然生不出理想的翅膀。既使有翅膀,但被黄金捆绑,那也是要折断的。
鲁迅先生曾疾呼救救孩子。我也想说救救孩子,让孩子们别再盯着金钱,让孩子们快快把折断的翅膀修补好,带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