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堂的附属,带有宗教功能,再到后来贵族家庭的装饰,又慢慢的变成描述风景,贵族人生活,而后又如同旧时王谢堂前燕,题材扩及到了普通人,普罗大众,农民,最后又倏的一声钻到了每个艺术家的心里,渐渐脱离了实体世界,又变得光怪陆离,艺术像是一支灵活的兔子总是有一种跳跃的特性,有的画家成了落地的那一下,让自己的名字永远铭刻,有的画家则像是兔子在空中跳跃时划过的痕迹,虽然没有那么夯实有力,却也在空中留下一道略影,让人们似乎是有迹可循,找到这只跳跃兔子的运行痕迹。
如果说,把19世纪后半段的巡回画派当作俄罗斯绘画史上的那一下最深的脚印,稍早的维涅兹阿诺夫则更像是落地前的那幅掠影,将俄罗斯引入了描述人民大众的方向。
和维涅兹阿诺夫同时代的画家,包括已经享誉欧洲的卡尔.布留罗夫,还有走入贵族肖像世界的基普连斯基,而并非科班出身,最终也奋斗到皇家美术学院院士的维涅兹阿诺夫则是第一位将绘画题材指向俄罗斯大众的画家。就如今天的这一幅《收割时.夏日》。
画面的内容简单明了,近处是放下镰刀休息的俄罗斯女子,慢慢的向远处展开,麦田,收割劳动的群众,远方的麦田和细小只剩轮廓的收割人,再往远处走,是起伏并不大的山丘,画面的一半是蓝天白云,靠近画面中央位置的云彩小而密集,渐渐的延伸至画面近处,蓝天又变得大朵而稀薄。画面的下半部,人物,田野由近至远,上半部的云彩又由远至近,画面的左侧的房间以及阴影,与右侧的茂盛成熟的麦穗左右呼应,达到一种平衡的美感,也让画面像左的延伸似是一望无际。对于这幅画的描述,笔者最喜欢的评价就是充满了一种音乐的美感,割麦客弯曲身姿的起伏,远方山脉的起伏,就像是音符在乐章上跳动一般。
这幅画整体的氛围描述的极为恰当,但似乎总是缺点什么,热烈炎热的收割景象,人物的描述似乎缺些力道,近处的俄罗斯姑娘笔触线条有点僵硬,或许这也跟维涅兹阿诺夫非科班出身的经历有关,以笔者非专业的爱好者角度看,是不是将人物画成即将跳下台子的瞬间,也准备前去收割会比较好,相比之下,在农民劳作这一场景为题材,人物的描绘和总体的场景,还是更喜欢略晚一些的法国画家米勒的名作《拾穗者》
但毋庸置疑的是,作为一位先行者,维涅兹阿诺夫将对普通大众的描绘带入了俄罗斯画坛,他以小商人家庭的出身,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而成为俄罗斯皇家美术学院的院士这种传奇经历,他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后来强调描绘现实生活的巡回画派的坚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