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再做个逻辑怪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没有歧义,只是不甘自身的变化。


那天闲来之意,翻看着过去的空间。看到自己以前发过的说说  “我愿饭菜不食,水墨撑死,文笔重磅。”    配的还是一张深夜熬着困意写文的照片。

也有朋友问过我,“还有坚持那引以为傲的写作吗?”,而偏偏我的答案是,“······”。

出国留学以后会时常问自己,最喜欢还是中国文学呢,为什么就成了上一代口中的崇洋媚外?当初还在全班面前信誓旦旦地立誓非考上香港中文大学不可呢,可到底如今又如何?来之前囤的一海文学书该是没人碰,铺满尘了吧?

也难怪,成了逻辑怪。

这种感觉究竟从何而来?

大概是,和朋友之间交流时慢慢淡忘的语言能力。

或是,中文文学在我环境出现的次数日益减少。

又抑或,每每提笔下定决心要写作时没了当初的才思泉涌吧。

但更真真切切的,偏是与优越感共存的事件。


到了美国的高中后,或许是性格问题,也可能是语言问题。

我话逐渐变得话不多。

但是,在国内学的知识并没有遗忘。我总是能轻易地在别人纠结的数学题目上,勾勒出完美的计算过程。在同学眼中,我成了那个很聪明的人。轻而易举地拿到了满分,没有挂科一说。优越感会随着每一次好成绩地到来而随之将至。

还有,逻辑怪的别扭感。

第一个交卷的时候,迎接来的有羡慕的眼神,但更多的是像在看怪人。大家似乎相信我是机器人,没有情感,不需要朋友,能独来独往,甚至能把握各种难题。而随之迎来的第一评价,聪明。而也是唯一评价,聪明,仅此而已。

其实也曾有无数次逼迫内向的自己开口主动交朋友,可才发现,他们已经给你安了标签。“聪明(antisocial weirdo)”



有次课堂上,老师问班上的同学——“猜猜我是什么时候结的婚?”

似乎没任何特别的地方,偏偏答案却四面八方。有些甚至猜是未成年。

不过未成年怀孕倒是一直以来都不是什么大事。

最不适的,是老师最后的一句说我猜的比较接近,并且配上了一对意味深长的眼神。

看到那个眼神后,我慌了,也乱了。

连忙解释,“我是根据老师的现在的年龄,就像你说的34岁。再看看你孩子如今6岁多快7岁,那么生孩子的时候是28岁左右。怀胎十月再加上一年的新婚期,26岁左右吧。”

话完,我更觉得不知所措了。

听着更像是逻辑怪啊。

而老师的表情也显然如此。

或许很普通,但平时的我真的不怎么说话。 恰巧对于分析有如此在行。是会吓人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天关于选专业的问题,和父母聊了很久。

对于就业问题我一直都摇摆不定,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是 “没想过当明星,没换过梦想,都不算童年。” 还是 “谁年轻时候没换过几个专业呢?”。

而父母给我的回答都是,“做自己喜欢的当然最好。”

相信很多人,从很多不同的人那里都听过吧。

其实,每当听到都觉得是笑话。

到最后,我的选课,除了必修的英语,其他都是理科。

“我喜欢的是写作,是中国文学。总不能去一家来连中文学习都没有的高中都中国文学吧?”我是这么反问父母的。


这篇文章的最后最后。

我不是抱怨,不是散发负能量,更不是想批评那些通过逻辑生活的人,因为反倒是让人佩服,是通过实力而去获得自己想要的。

其实,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想让看文章的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人像你一样被现实消磨着,却依然在坚持的人。(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放弃)

选择了理科和因为不合群而觉得我是怪人。但,嘿,我在美国的深夜,熬着困完成这篇文章。撑着眼睛给你们鸡汤。

经历过,知道没人理解自己的愿望和对于自己的无能而闷闷不乐。消沉。但只要是最爱的。管他呢。

别人怎么看,不管,能不能成功,不管。至少此时此刻我在享受自己的喜好。

至少,我在此时此刻,不再是逻辑怪。不去想分析会有多少看,多少人点赞,多少人喜欢,多少人讨厌。

我去想的是,我完成了。(可以睡觉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确定了自己要减肥这件事情之后,我先开始上网了解了一些健康减肥的知识。 比如,对于健康掉肉的速度应该是多少?运动的...
    来一罐解药阅读 2,880评论 9 1
  • 本周继续保持早起,写晨间日记,用A4工作法排程一周工作与家庭要事,用番茄工作法表格安排每天工作。 二个月的践行学到...
    夏峥嵘阅读 1,274评论 0 0
  • 科场舞弊案的遭遇对唐寅来说是个很严重的打击。脱困之后仕途无望的唐寅跑去看世界,倦游归乡之后也颓废了很久,沉浸在悲观...
    苏白杞阅读 4,457评论 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