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向我吐槽说她用了3个月的瘦脸仪,脸一点也没有瘦下来,不仅没用,下颌处的皮肤反而有点脆弱过敏了。看着她下颌处泛红的皮肤,我问道:“当初买的时候,为啥不质疑一下瘦脸仪的效果?”她很委屈地说,因为商品评价里大家都说好用,并且很多美妆类节目都推荐瘦脸仪,连自己喜欢的知名美妆博主都推荐,听了这些博主的推荐,幻想一下自己的大饼脸瘦成锥子脸时美丽动人的样子,一激动一跺脚就花巨资买了瘦脸仪。现在后悔不已!
你是否因为美妆节目或者美妆博主的推荐买了一些上当的东西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如此泛滥的时代,有任何问题上网一搜就搜到各种答案,学会鉴别信息的可信度就尤为重要。
这个时代,商人为了刺激消费,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操纵着各大资讯平台,提供很多模棱两可的信息。
商家常常利用女性快速变美的心理,扭曲部分事实,诱导不知情的消费者们买了很多无用甚至有害的东西。
电视上也充斥着各种广告,什么“骨关节变形一抹就好”“祛斑大师,一个月根除”“减肥药只减肚子”……
2012年的我还是一个护肤小白,天生油皮,时常长痘,这些痘日日夜夜折磨我,我从百度、贴吧、护肤品柜台的小姐姐嘴里获取各种护肤信息,什么水油平衡、脏腑功能不好、要内养外涂、要注意清洁…各种咨询平台都在暗指清洁力越强的洗面奶,越可以把脸洗干净。最好可以把脸洗得摸起来像洗洁精刷过的盘子一样,能发出滋滋响才行。后来我慢慢发现随着去角质+高清洁力洗面奶的使用,我的脸反而越来越敏感,痘也没减少,真是欲哭无泪,好好的脸被自己搞坏,多么痛的领悟。
身为医学生,后来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批判性思维的建立,我才慢慢意识到我在被商家和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误导。
很多网站上提供的知识和技巧也在被商家默默操纵者,提供模棱两可甚至错误的信息,误导大众,促进销量。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家获取知识的越来越多样化,微博、B站、小红书各大平台也充斥着各种美白、瘦身、美容技巧,这样的信息同样良莠不齐,什么瘦腿霜、瘦脸霜,各种保健品减肥药无疑是诱导大家交智商税,这些东西无疑只是在为概念付费……说实话,踏踏实实管住嘴迈开腿,改变生活习惯才是减肥的良道,少熬夜多防晒才是美白抗老的良招。
如何避免被误导?
不管从什么地方获取的信息,要考虑信息源,想想提供信息的人获取信息的依据是什么?
例如,对于医美类项目,如果是美妆博主的推荐,要深究一下,美妆博主从何获取的信息,信息的可信度有多大?他们背后会不会受资本的操控,一定程度上误导大众?
要知道不同的立场和目的会提供不一样的信息。即使专家或者某位权威的话也不一定全对,要看他们的立场和目的。
即使向身边的朋友寻求建议,也要清楚对方的建议取决于对方的只是阅历和对方的立场,他们提供的建议不一定适合你也不一定对你好,他们有他们的立场,他们的建议有可能只是对他们有利。
举一个关于瘦脸针安全性的例子
根据某著名时尚杂志上面发表的一篇对著名医生的访谈,注射某品牌瘦脸针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危险的副作用。
该医生有自己的美容院,每个月都要做几百例注射。她宣称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例因注射瘦脸针而导致的严重问题,而且她的病人也从来没有报告过一例副作用。
此外,这个城市的整形医师协会发表官方声明,向大众说明没有证据表明这个品牌瘦脸针会引起任何不良反应。
问题来了,那么我们到底该有几分相信这些专家意见?
让我们掰开揉碎,分析这个信息的结论和理由
结论:注射瘦脸针是安全的。
理由:一个整形医生和一家国立专业机构都宣称瘦脸针安全。
看起来瘦脸针的确是安全的:连医生和专业的机构都说瘦脸针安全,我们有什么理由质疑其安全性?
要小心,专家的意见有时候也信不了几分。
第一、这个整形医生很可能存在偏见,她靠瘦脸针吃饭,宣布瘦脸针安全便可赚更多的钱。
第二、并且即使医生能做到百分百公正,她的证言仅仅是依据她个人的经历,她见识过多少例打过瘦脸人的人?这个样本量是否足够大足够有代表性?
第三、也有可能她没有去找失败的证据。
第四、该城市的整形医师协会的断言同样值得怀疑,因为这家机构就是由整形医生组成的,这些人都可能在做瘦脸针注射,赞同这个观点同样也能让他们赚更多的钱。
最后,如果整形医师协会做过系统研究,样本量足够大且具有代表性,并且可以证明为什么瘦脸针无副作用,其断言的可信度会大大增加。
最后做个总结,如何避免被商家误导?
第一、考虑信息源,对于医美项目,医生的推荐就比美妆博主的推荐要可信一些。
第二、考虑提供信息的人的立场和目的,是否存在利益相关。
如果以上两点不能确定,那就从多个平台获取信息,听听不同利益方不同的声音,综合比较。
写在最后:日常生活中误导我们的信息太多了,世界纷繁复杂,唯有理性思考方能练就火眼金睛,穿越迷雾,获取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