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举世闻名的战争,名曰“巨鹿之战”。它也是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提到巨鹿之战,就不得不提一下“西楚霸王”项羽了。
我们都知道项羽是盖世英雄,气拔山兮力盖世,有勇有谋;而且他与虞姬的爱情也为人津津乐道。
那么,项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为什么这么厉害的一个人物,最后却自刎于乌江呢?
太史公司马迁曾经说过:他听周朝的读书人曾经说过舜的眼睛可能是双瞳,而他又听说项羽的眼睛也是双瞳。于是,咱这位鼎鼎大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兼思想家,又开始了他的猜想:莫非项羽是舜的后代?
太史公这么猜测,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项羽的崛起简直猛如虎。
在秦二世时期,在陈涉(陈胜,字涉)起兵反抗暴秦之后,天下各路英雄都纷纷跟随他的响应。而他起义打出的名号是扶苏和项燕,因为项燕在楚地特别有声望。
项燕何许人也?他是楚国名将,也是项梁的父亲,项羽的祖父。
所以,有这一层关系,项梁肯定是要去参与陈涉的起义的,而项羽势必会跟随他的叔父。因为项羽从小就没了父亲,是叔叔项梁带大的,教他学习刀枪剑戟兵法阵法,亦父亦师。
项梁在起兵之后,几乎就是吊打秦军的模式,尤其是在斩杀三川郡郡守李由之后,楚军上上下下更是形成一种共识:虎狼秦军并不如传说中的可怕,秦国灭亡就在眼前。
项梁看着自己取得的战果,更是一时志得意满,脸上的每一个表情都写满了对未来的自信。
他下面有一个名叫宋义的人对着项梁直接就是一盆冷水:“秦兵依然强大,将军还是长点心吧。”
结果,项梁不仅没有听宋义的苦口良言,还将宋义打发到齐国出差去了。
宋义看项梁还是一副不听劝骄傲自大的样子,于是就想着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于是就领命而去。结果在路上遇到齐使,告诉了他项梁的情况,分析他有败亡之象,建议齐使暂时别去,而齐使也乐得作壁上观。而项梁,果真就被准备充足的秦将章邯斩杀于定陶。
项梁死后,章邯攻破赵国,以四十万大军围困巨鹿。
项羽报仇心切,多次向楚怀王请战,但是楚怀王忌惮项羽,没有将上将军授予项羽而是给了宋义,而封项羽为宋义的副将,带领五万人马北上救赵。同时,他又指派刘邦的军队挺近关中,直接秦王朝的中心。
楚怀王与众将军们约定,谁先入关,谁就可以称为关中王,这就带来了后面的楚汉争霸的局面。
宋义这人,也是一个嘴把式。他害怕打不赢章邯,于是就在路上拖延时间,在安阳停留了46天都不出兵。
项羽一心复仇,又担心延误了战机,于是杀了宋义。众士兵于是力推项羽代理上将军。
为了攻克章邯带领的秦军,项羽下令每人只带三日军粮,并破釜沉舟,烧掉营房,自绝后路。 在巨鹿包围了秦将苏角、王离的军队,切断了他们的粮道,打了九个胜仗,粉碎了秦军,杀死了王离。这个曾经却匈奴700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王离军团随即消失在巨鹿城外,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此战后项羽封神。
而刘邦,在入关中的路途中,采取了比较灵活的策略,只关注自己的目的,尽早入关中。在秦的大部队被项羽拖住的时候,刘邦已经率先攻下了咸阳,而秦子婴也向刘邦投降。
刘邦在入关后,并没有大肆喊打喊杀,而是约束士兵,收买民心。此时的项羽,却截然相反。他将投降的20万秦兵全部活埋,然后率领各诸侯兵向咸阳进发。
项羽的40万大军,集结在鸿门;而刘邦的10万大军,在坝上。两军隔河相望,战事一触即发。如果真的是打起来,那么中国历史将完全改写了。
在这个紧急关头,刘邦就展示了他极强的听劝能力和超高的交际能力。先是吹捧项伯成为儿女亲家,接着又游说项伯说服项羽,刘邦要亲自去鸿门向项羽道歉。
鸿门宴,由此诞生。
在宴会上,刘邦将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对项羽那是一番吹捧,让项羽很是受用,不顾亚父范增的多次示意提醒杀了刘邦以绝后患,他都没有理会。随后范增让项庄舞剑,趁机杀了刘邦,这时候项伯又阻挡在刘邦身前。随后樊哙带剑持盾独闯宴席,成功的搅乱了项庄的舞剑,刘邦得以逃脱。
之后,楚怀王论功封赏。项羽自恃功高,楚怀王却坚持先入关中者称王,项羽十分生气就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他还分封了18个诸侯王,将一些重要的位置分给了自己的亲信,而将刘邦封为汉中王,分到偏远的巴蜀之地。
刘邦,是真的能忍。他自知目前的实力无法和项羽抗衡,在良将韩信、萧何等的建议下,蜗在巴蜀韬光养晦。明修栈道实则暗渡陈仓,突然袭击雍王章邯,迅速平定三秦,让富庶的关中地区再次回到自己手中。
而此时的项羽,却干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那就是暗杀了当初起义时他叔父拥立的义帝楚怀王。这一举动,让他站在了被指责的道德低点。刘邦利用这一点,号召其他诸侯反对项羽。
楚汉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
在项羽四处平叛的同时,刘邦率领56万大军大举东进。短短一个月,刘邦攻陷彭城,项羽立即率三万兵救彭城。项羽包围了刘邦,虽然只有三万兵力的军队,却将56万大军按在地上摩擦,刘邦的军队很快就崩溃了。在他将老婆孩子都踢下车准备自己逃跑时,奇迹出现了。突然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一片漆黑,刘邦趁机突出重围。此战中,项羽3万大军击溃刘邦和诸侯国联军56万,并伤亡近20万。大战失利之后,刘邦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指挥大军和项羽全面作战,于是就有了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的典故。
彭城战败后,刘邦留在荥阳吸引项羽主力。之后,楚汉相持了好几年。虽然项羽几乎所向披靡,但处于弱势的刘邦就像不倒翁,项羽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彻底消灭刘邦。当时韩信从北方绕道,打败了赵王,来到今天的山东,刘邦为了笼络得大势的韩信,立韩信为齐王。随着韩信的完全投入战斗,就形成了对项羽的合围之势。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韩信率领他所向披靡的骑兵,先后夺取了魏国、赵国和燕国,缓解了北方汉军的压力,孤立了项羽。
与此同时,刘邦联合彭越、英布扰乱项羽后方,项羽开始腹背受敌。结果几乎是预料之中的,项羽终于接受了刘邦的和谈建议。双方讲和,以楚河为界,以西属汉,以东属楚。这里就是楚汉中分天下的楚河汉界。
刘邦本想领兵回关中,做半壁江山的主人。张良、陈平却说楚军兵疲粮尽,这是上天要亡楚,不趁此机会灭掉项羽。这时候,刘邦听劝的体质又显现得淋漓尽致。刘邦马上醒悟过来,命令他的部队攻击项羽。
刘邦指挥他的各路兵马合击,项羽节节败退,退到了垓下,却被韩信的30万大军团团围住。被围困后的夜晚,悲壮的楚歌随风从四面八方传来,感觉大势已去的项羽正在大营中借酒消愁。随后,虞姬给项羽唱完了《垓下歌》之后就拔剑自杀了。
项羽败退到乌江这里,但仍然执意不肯上船。回想当年带着8000江东子弟过江,如今只剩自己孤身一人;又想到叔父项梁战死沙场,顿感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于是将心爱的坐骑乌雅马送给仅剩的几个部下,反身手持短刀与汉军决战,杀伤了上百人,力竭后自刎而死。
自此,一代霸王就此陨落。
有人说,如果项羽不那么自负,能听亚父的劝说,在鸿门没有放过刘邦,那么,历史就由他说了算。
可是,没有如果。项梁如此,项羽亦如此。
性格决定命运,王侯将相的性格,更能决定历史的走向。
这大概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如此吧。后辈当警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