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断断续续读了些曾文正公家书,今晚发现余下书页已然不多,于是便一鼓作气把末尾几章粗略的读尽了。再看时间已经是深夜,本想过几日再草草聊些什么,可竟发现自己精神尚好,并无睡意,索性趁热打铁,写点什么把玩。
前些日子心事颇多,又系自己意气用事坏了与一位朋友并几个人的关系,不免失眠,一连几夜胡乱读了不少胡适之的文章,一来借此消遣长夜,二则觉得适之思想甚是美妙,可以读来省己。的确,读过之后犹如“洗脑”,竟迷他及他的思想迷到如此一般。所以写了短短几百字的“夜读胡适”以抒情感,文笔诚然是豆腐渣功底,不过俗语早云“心急怎生吃的热豆腐?”,所以在文笔这一问题上也大可自己原谅了自己。
读过胡适之后,又看了一些有关曾国藩的书,这次不像读胡适一般,读曾国藩时心事已消,失眠亦愈,所以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只是喜欢。历史上的名臣很多,谥号文正的虽屈指可数,却也有一些,名声也都算得上显赫,偏我拜服的只此曾文正一个。自己读的史书数目尽管九牛一毛,可也略微了解听说了一些历史人物,上承尧舜,下至同光,若是找几个典型出来扒一下野史也尚可说是不在话下。可是这史书就不会有假吗?书毕竟是死的,就拿尧舜时代来说吧,距离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了,不单距离我们,就是据司马迁时期也有千年吧,所以我们史书中出现过含糊不清的事件,也给予了一些脸谱化的人物,以至于出现了历史的罗生门。例如阿房宫事件,司马公《史记》中只提到项羽火烧秦宫,过了大约千年,到了杜牧那里就变成了火烧阿房宫,又过千年之后,我们便真的以为这是对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可是现在考据却找不到阿房宫存在过的迹象。还有说到曹操,我们就顺其自然的想到了奸诈。谈及刘禅,我们下意识的就会与傻联系到一起。可是试问曹操真的只凭奸诈便可聚集贤良,统一北方;一个傻子真的能稳坐江山41年,国灭之后还可善终?所以说人性复杂,无论忠佞,他们都是多面化的,我们也是,芸芸众生都是。我也认为我们身上这种人性复杂的多面化恰是人之闪光之处,可爱之处。当然这仅为我一己之见,上述这些也只是作为一个解释来说明我为什么喜欢曾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生活时代距现在较近,史书及考证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对其的描述会相对比较精准。所以我们读到的曾国藩会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忧有喜,有骄有谦的那么一个人,一个如你我一般会计较,会骄傲,会屈服,会办错事,会多到一千八百种毛病还可能不止的人。他是凭这些而被人推崇喜欢的吗?当然不是,这些只会遭人诟病,使人厌恶。曾公的不凡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自己的这些短处,不断反省自己,逐一的减少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曾公有小心思,但不是坏心思,为官多年深谙官道无常,虽不为奉廉之官,却也是持俭之人,在这身家钱财方面他做的恰到好处,看似中庸实则好过中庸,因为他懂自古治世之能臣,决不会是太过清廉之人,萧何不是,张居正不是,他曾国藩也不是,但前两位名相在他们终老之后,家族很快便败落了,曾家则得以长久兴旺,不得不说这的确与曾国藩的齐家之道密不可分。曾公最使自己佩服的便是他能在封建官场之中功成名就以后做到全身而退。使“狡兔死,走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没有能够在他这里得到验证。纵观文种,韩信,岳飞这些人,那个不是因为功名而葬送了性命,反观曾国藩灭太平天国,除捻军,可谓功高足以镇主,最后却能在同治十一年得到善终,难道是他的主子开明?我想勾践,刘邦可不这样认同。
时间不早了,也着实词穷了。推荐《曾国藩家书》,闲暇时可拿来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