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想煽情,讲两则真实的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是上个月我本人亲身经历的,疫情封控以来我就加入了小区的志愿者队伍,我所居住的block有两幢楼连在一起,10号和12号,一层两梯四户。但是很不巧12号楼的电梯在封控前坏了,不能使用且修复需要换部件,快递被停了,零部件也买不到。更不巧的是第一轮核酸筛查12号楼就有一位奶奶🐏了,三天后被安排了转运,12号居民需要足不出户在家封控14天,所需的物资都由志愿者每日定时配送,垃圾也有志愿者统一帮忙处理。我们志愿者每个白天都会轮班完成快递、外卖代拿和垃圾代运的工作,4月7日下午六点,12号邻居在微信群里发消息呼救自己老公头晕目眩,目前眼睛有点看不清,状况很不好,已打过120,但是急救车都在接新冠患者,没有运力支持。
志愿者组长在群里呼吁志愿者可以协助送患者及其家属去医院,想到楼里基本都是三代人同住,有老人有小孩儿,只有我自己是独居,义不容辞也该是我去。楼里另外一位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听说患者家里的车所停位置不好挪动,主动提出开自家车送我们去医院。上了车,也不知道去哪家医院可以有急诊接诊,我打了三家医院急诊电话才打通,最终决定去距离相对近一些的仁济东院,怕无人接诊,我还特别拜托了仁济总院的所医生帮忙询问东院急诊情况,感谢所医生。正忙于联系的过程中,微信里新增好友申请,是司机邻居的老婆加我。她表达她和两名8个多月大的宝宝都没有打疫苗,恳求我不要让她老公进医院,看到这个消息,已经做志愿工作两周的我才想起来,原来,我也没有打疫苗。一样是不能拒绝的需求,到了医院我跟司机邻居说让他在车里等我们,万一这家医院急诊不能接,我们可能还是要换医院。他没多想就在医院门口等了起来。
陪同患者(35岁)及其爱人(34岁)下车刚准备往医院走,印象里两周前,进六院看病都要提供核酸检测报告了,院区里应该相对安全,没想到还没进院区,有一个护工模样的人穿着大白,瞪大了眼睛跟我么说:“里面都是阳性!”第一轮考验猝不及防。
说不害怕是骗人的,看过《釜山行》么?你如往常一样向地铁站里走着,突然里面一群丧尸冲出来的画面既视感浮现在我的脑海,也没办法,硬着头皮进医院。进去以后急诊一片人山人海的场面还是很令人震撼的,我算是经常跑医院的,急诊也进过几次,但是空间挤到找不到可以坐下的位置,这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患者爱人去排队挂号,我就扶着患者到神经内科坐,我自己初步判断他可能是脑出血了。所以想找大夫拍CT,第二轮考验的时刻来了,急诊一层楼都是病人,找不到任何一个医生,每个诊室里都没有医生的身影!我拿起医生办公室的电话开始给能找到医生的不同部门打电话,打了医办,打了住院部,打了值班室,只有住院部的接话员告诉我别无他法,只能联系急诊的护士站帮我们叫医生。粗浅的医学常识告诉我要想办法让患者拍上CT才能确认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我和患者家属一起扶着患者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脑外科的医生,愿意帮忙先开一个头部CT的检查单。在我们扶着患者奔走于各科急诊室的时候,患者还能配合,到了等待拍CT的过程,患者明显走路开始朝一侧偏斜,有些吃力,且本人不能讲话了。
到了CT扫描间门外,上一个病人刚刚扫完,患者家属便冲上去像是要占位置一样的递缴费单,操作间里的老师根本不出来,用喇叭喊你告诉我名字就好,把病人抬上来。家属悻悻的出来,突然问我一个问题让我当时差点儿崩溃:“我刚刚这样进去没事吧?昊男,我怀孕了。” 我瞪大了眼睛望向她:“你几个月了?一点儿也看不出来。” 在交谈中,得知患者家属孕13周,且双方都在上海没有亲人朋友,平常两人身体很好,她本人也没有来过医院。 我只能让她在一旁休息,按理说孕妇是要距离放射设备远一些。然后我扶着患者进扫描间,扶上床,摆好头位、骨盆和四肢,拍好了再进去把他扶出来,扶患者出扫描间的时候已经有呕吐症状,此时距离6点家属呼救已经过去两个半小时了。
再回到脑外科时,脑外科医生看了看CT扫描结果,摇了摇头说,他不是脑出血,在我这里看不出是什么毛病了,你们赶紧去神经内科叫大夫来看吧。我猜想他已经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只是不归属于他的科室,他也没办法诊治。我们再次扶患者回神经内科时,患者已经基本不能说话不能直立行走了,只能一直靠在我身上,医生让他曲腿向上顶他也已经无法完成。摘下口罩的时候面庞已经歪斜,我知道这是脑梗塞了,医生说得马上做血项检查,看能不能进行静脉溶栓,准确询问了发病的时间,较好的时间窗就是四个小时,现在已经差不多过去两个半小时了。要我们赶紧带他去做心电图和血检,没有其他风险项的话就立马做溶栓。
第三轮考验如约而至,此时的患者已经没什么自己的意识了,我身边是一个脑梗的中青年男性和一个怀孕三个多月的中青年女性。要学着跟时间赛跑,我想赶紧借个轮椅,医院早就没有轮椅了,我开始两眼扫射急诊里满满的患者人群,还真的看到一台空轮椅,上去商量,都是物资紧缺的时候,好说歹说把自己的身份证、驾驶证、银行卡都押上了,借来了一台,而且一会儿一定要还。借来了以后,患者已经无意识,抬他又成了问题。想请护工帮忙,但是人家态度也很明确,问我们是120来的还是自己来的,如果是120来的要给他们单子,自己来的说白了就要给钱,价格谈不拢还不帮忙就走了。人间冷暖,人家是赚这个卖命钱的,也不好说什么。最后还是我和孕妇一起把她无意识的老公抬上了轮椅。这轮椅一坐上就没下来,连溶栓都是坐在轮椅上打的。做了心电图、抽了血都拿到结果也配好了药,我们被分到一个连床都没有的角落。角落旁边的床位应该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奶奶了我们刚进房间就在对她进行打药抢救,但没有多久,家属的哭声已经响起来了。因为没有床位而被安排在他们对面地面上的患者,面无表情,我想应该是这几天见了太多了吧。
溶栓术真正做上的时候已经晚上9点半了,距离时间窗关闭只有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这时我和患者家属才能稍微歇一歇,想想晚上怎么安排,我们请外面等我们的司机邻居回小区取了楼栋自发捐赠的折叠床,消毒用品,牛奶和干粮,还是没有让他进医院,我说你拿好回来给我打电话我出来取。等把这些都安排妥当,患者也苏醒过来了,我傻冒一样举着两根手指在他眼前晃了晃,问他你看得见么?他说:“看得见。”我心才彻底放下来,总算,人是救回来了。做好后续检查做好核酸,已经凌晨1点半了。就在我准备离开医院的时候,急诊室里另一位老人也去世了,我想也都是本身的基础疾病没有及时出来就诊吧。
由于小区里志愿者也紧缺,组长还是让我和司机邻居先测好核酸和抗原后回小区,两天后患者夫妇也通过临时治疗无大碍后回小区了,没成想,4月13日晚上12点半,我被很重且急凑的敲门声敲醒。两个大白和居委的人上门要求我做核酸, 且对我过去一周的途径进行了仔细盘问,感觉就像我已经是某个案件的嫌疑犯了。得知送去急救的那对儿夫妇核酸阳性了,我作为密接要配合检查和盘问,并对我施行14天足不出户管理,我这次连害怕都没有。那个周末,坦白说 ,我抑郁了,配上徐汇区老伯的录音和虹口区卫健委钱主任自缢的消息,我当时真的觉得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没有意义。那些老百姓们一点一点的微光,真的可以凝聚么?即使凝聚了能起到什么效果吗?每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每一次默默无闻的付出,每一个奋战一线的身影,uppers真的在意么?
这里还是要特别感谢王老师虽无一字的能量等级图,真的给了我很多力量,也要感谢我的好姐妹陆昶宇发自内心的关怀。
截止4月28日,封控管理期满,多次核酸我也没有异常,我又恢复了自由的身份。目前精神也正常,各位不用担心。
再讲另外一则真实的故事:
上海疫情至今,朋友和其爸妈都在封控隔离中。不过在两个小区,朋友在郊区,父母在市区。虽然朋友的小区已经成了防范区,但也不能过去看望父母,实在隔得太遥远了。话说回来,就算离得近也不能去,小区和小区之间当然是不能串门的。
所以这一个多月来,都是天天电话联系,有时候朋友和他媳妇儿一起也帮父母抢抢菜。父母家在疫情严重的黄浦区,不过物资保障还算给力,能让老两口吃饱喝足,所以也不算十分担心。
昨天朋友的爸爸给朋友打电话,他的声音十分沉重,他开口就是一句话:我真的好难过啊。
他爸爸说的不是身体上的难过,而是心里的。但这让我更加惊讶。他爸爸是画画的,老一代的漫画家。他不会画现代那些连载的、故事的漫画,或是四格的那种漫画,主要以夸张的、幽默的艺术形式来讽刺或歌颂。所以他总说这种漫画是美术界的杂文,短小精悍,但可当投枪匕首。
他是一辈子跟幽默打交道的人,嬉笑怒骂都是梗,鸡毛蒜皮皆包袱,朋友说在他有记忆至今,除了爷爷奶奶去世、妈妈动手术等那么极为有限的几个大事,他都没有说过他很难过这种话。
朋友问怎么了。他说:“你看到了吗?现在一人阳性,全楼转运?”朋友说看到了,但不知道真假。他说,这就算了,但他们会拿着你的钥匙,直接进门消杀。
朋友沉默了一下。叔叔继续说:“这是真的。”他又说:“我们家要是被人进来,全方位地喷消毒剂,我的书怎么办?我的画怎么办?我收藏的那些卷轴、国画,怎么办?”
叔叔接着说:“我的一个老朋友,她跟我说,她家里藏书过万册,有很多精品,甚至是孤本,要是有人要进门消杀,她就从楼上跳下去。上海文联的某老师说,家里有吴昌硕、齐白石的真品,如果被进门消杀,那他这辈子就算完了。”
他说,他们这些老一辈的知识分子,有很多人一生的心血和情感,全都在这些书、这些画上面,假如一套宋版的论语,一幅张大千的山水,一件西周的青铜,这些东西被无差别地喷上了消毒剂,一遍两遍三遍,光是想象一下,都可能会出心脏病了。而这是真的有可能会发生的,那就真的是要了他们的命了。
他又说,他们这些老一辈的知识分子,真的,没有用。
朋友的父亲没有解释为什么说他们知识分子没有用,朋友没有问,但大致能感觉出来,那一种秀才遇到兵的屈辱,和那一种螳臂当车的悲凉。毕竟,他曾经自傲漫画是投枪匕首,但他现在却在劝自己孩子,网上写文章,不该说的不要乱说,不要逞一时之快。
所以他很难过。
最后,朋友的父亲叹息道:“我在上海生活了一辈子,风风雨雨到今天,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一个病毒,上海就会变成了这个样子。六十多年了,我看着上海越来越好,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上海会变成这个样子。”
所以,他,很难过。”
今天的上海发布,蓝色衬底也不一定是我们想听到的真实的内容了,可爱的小布也有苦衷吧……
我们那些珍视的感受,权宜的周旋,宇哥为首的市民小伎俩,争辩的立场,那些我们自以为捍卫尊严的微小性质的胜利,发现一起,扑灭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