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时候,民间有一个叫修褉的风俗,就是每年阴历三月初三的时候,朋友相约到河边去嬉戏一番,以消除不详。
在东晋九年的三月初三,当时官职是右军将军兼会稽内史的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一群文人雅士的朋友到会稽山阴的兰亭去修褉。 大家排列坐在溪边玩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具体玩法是书僮将盛满酒的杯子放到溪水中,任酒杯在水中漂。杯子停在谁的位置,谁就得赋诗一首。 写不出来的话,那人就得罚酒三杯。
一趟游戏玩下来,一共42个人,写了37首诗。 大家一高兴,把这些诗汇成集,起名《兰亭集》,也就成了一本书。 有书当然是得有序言的。大家推举王羲之给书写一个序言。 当时酒意正浓的王羲之提笔挥毫,一气呵成,写下了名噪草天下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古往今来获得过无数赞誉。 比如三国时代曹植的《洛神赋》里说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就被后人用来赞美《兰亭集序》的书法。 明朝《永乐大典》的主编解缙,也曾评价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那么王羲之是怎样练就这样一手惊绝天下的书法呢?
其实在王羲之之前,东汉有一位大书法家名叫张芝。 张芝擅长写草书,被后人称为“草圣”。 传说张芝练习书法的时候,喜欢到水池边写字。 他会用池水来磨墨和洗笔。 时间长了,一大池水被染成了黑色。 从刻苦用功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功力深的体现啊。 正因如此,后人把练习书法,叫做“临池”。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已经想到了。 张芝无意间圈粉,成了王羲之的偶像。 王羲之自幼喜欢书法,而且勤学苦练。 他不但研习张芝的书法,还模仿张芝练字的方法。 王羲之的家乡临川城下有一条河,河边一个叫新城的地方有一个又大又深的水池。 王羲之就常常带着笔墨纸砚到这个池塘边写字、磨墨、洗笔。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整池的水被慢慢全部染黑了,而王羲之也练就了出神入化的书法,并自成一体。 那个水池,据说被后人改叫做墨池。
宋代人曾巩,在《墨池记》里写到:“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大概意思是说,王羲之并不是天生就有书法奇才。 他在书法上的成就,是后天精心刻苦练习的结果。 后来的人比不上他,其实是不如他努力。
王羲之心中跟随偶像张芝自己练习书法,后来达到甚至超越了张芝的成就,被后人称为“书圣”。 而临池学书这个典故,也因此流传了下来。
后记: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典故小故事,如果你也是带娃又忙碌的父母,想给孩子讲讲国学典故又没有时间,这90秒能读完的故事能帮到你。 要看更多的小典故,请关注“听枫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