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一开始说明了真理的是指每个人的想法,接下来说明了真理究竟始于什么。在我们成年的时期或许真理的创造是不受外界影响或帮助的。但是在我们幼儿时期的真理必然不能不受外界影响,在幼儿时期我们完全依赖每一种感觉,在生理上、情感上以及智力上。了解到的所有事情都是由别人告诉的,例如我们问父母为什么,父母做出回答,我们随之接受这种答案将其当成我们的认识的基础。但是相对主义者却认为我们在成年之后会丢掉这些幼儿时期的认知,即认为幼儿时期的思想不会影响我们成年之后的思想。然而,这一说法却与最基本的心理学的原理相矛盾。认为童年的经验会不断影响之后的大多数事情。
感知会影响我们的想法,但是感知同样是有缺点的。首先,感知受我们欲望、兴趣和期望的影响“感知是有选择的,并且倾向于简化我们周围的环境,记忆会持续且加速这个过程。”其次,在感知的有限范围内也会经常出错。例如一名大学生非常有把握的回答考试中的一道简述题并认为自己在书上看过的知识点一定可以解答,但是当学生拿回批改好的试卷时发现这道题自己回答错误,随即翻书确认,发现自己印象中的与实际书上所写并不相同。这一事例就可以说明感知是有错误的。人们普遍认为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人的感知力。环境黑暗、阴沉会使得我们的视觉模糊;我们疲劳、恐惧或愤怒也会影响正常的感知能力;对某一事物的主观情感也会影响我们对其感知。
假设我们对事物的感知没有任何差错,没有受到任何外界的影响,是争正确的。但是同样我们对其记忆也会出现错误。我们经常会忘记一些细节问题,当后来试图回想究竟发生什么时,就只能通过想象来填补记忆空白。再想象过程中最初虽然会意识到这是在凭空捏造,但是这一意识会很快就消失,然后开始相信想象出的就是本来的。
读到这儿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确实经常发生感知错误或者记忆错误而影响自己想法的情况,具体应该怎样减少这种影响以及还有什么影响想法,需要接着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