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特级教师的随笔|吴非《致青年教师》

这几天被一位特级教师写的书所吸引。

这本书叫《致青年教师》,作者是南京师大附中的一位特级教师,名叫吴非。

01

为什么要读这本写给老师的书呢?

也许,因为我曾经是一名教师,总有一点难以割舍的教师情结,对教师写的东西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我觉得“教育”都是相通的。

虽然我现在不是一名教师,而且将来也不大可能重回教师岗位,但我却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我很想透过教师如何教育学生的视角,借鉴一下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02

然而,拿到这本书后,首先最让我好奇的,不是如何教孩子,还是这样一本写给教师的随笔集,为什么会畅销20万册?

很快,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作者一直保持着写教学心得的习惯。

他特别提到,在1985年到1987年期间,他几乎每天都写教育教学心得,短则三五百字,长则千余字,当然也记录教学的失误。

为什么要写这些心得?

作者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感受工作的乐趣。

虽然,教育理论书籍中也不乏实例,作者的心得体会,也没有超出很多教学常识。

但毕竟书中的实例,都是别人的。“而你的感悟和发现,来自你的实践——那故事是你的。”

他的这些笔记,甚至被别人借走,流传到很多地方,一年半后才回到作者身边。

我想,他能够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基层教师,他的随笔,能够被人广为传阅,甚至结集出版,自然与他坚持反思,笔耕不辍的习惯分不开。

03

2004年到深圳做律师前,我也在家乡做过几年基层教师。

对照吴非老师,我却很惭愧。

因为同为语文老师的我,除了应付式的学期总结、功利式的教学论文,几乎没有写过什么文章。

我压根就没有自己写文章的习惯,更没有认识到写文章的意义。

唯一的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应校长要求写一篇纪念年抗洪多少周年的文章。

我花了一些功夫,几经修改誉抄,也算是尽己所能使出了洪荒之力,虽然这篇文章最后也没有派上用处,也没有获得什么物质精神奖励,但内心却很充盈。

只是这样的次数很少。

04

如果可以重来,我想,我可能会以吴非老师为师,多写写一些教育笔记,记录教学中难忘的点点滴滴,那样,我的教师生涯一定会有趣很多。

所幸的是,虽然已远离三尺讲台,但我仍然一位“教育工作者”,即使教育的对象就只有两个娃。育人育已中,值得让我探索和思考的,其实还很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