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遇见的女神们

【一篇2017年的旧作】

前阵子,张敏忆起姐妹深情,于是赋诗一首表白周慧敏。

女神之所以隔空“示爱”,想必也是回想往事,相当感慨;

摆乌龙的吃瓜群众也不自觉地纷纷怀念起那个真美女纵横的黄金时代。

是啊,

“朱茵眨眼,林青霞喝酒,

王祖贤穿衣,张敏回头,

邱淑贞咬牌,李若彤颔首。”

哪一个不是盛世美颜?

哪一个不是经典瞬间?

然而那样的光景似乎一去不返了,

“女神”一词泛滥的今天,

又有几个是让我们由衷称赞的真女神?

各色男女构成了这千姿百态的社会,

跌跌撞撞的成长路上,

有幸遇见过很多优秀的女性。

唯独有那么几位印象深刻,

成了我眼中的女神。

第一位是高中时的小女神W同学。

五官清秀,笑起来很好看;

小小个子,蕴藏无限力量;

字迹潇洒,举止大方得体;

常年第一,各方能力很强。

简言之,有点像现实版的“沈佳宜”。

她们那群女生个个都很不错,

但我却唯独喜欢W;

可能是她最低调沉稳,所以特别有好感。

听说她以前也是默默无闻,

只是在强人圈里浸泡久了,加上自身勤奋,

也就从崭露头角到了不见其人已闻其名的程度。

那时候见到她,或多或少都有点自卑感;

甚至会有“为什么我能和这种人同班?真的好神奇啊”的感叹。

第二位是在生命粮里认识的Hyejeong姐姐。

旅日韩侨,精通日韩中英四国语言;

生活洒脱,二十七八的年纪毫不犹豫地放下工作几年的高薪职位,

重返校园,来中国学汉语交朋友修经济学,只为追寻兴趣落脚点;

特别亲切,一眸春水笑意盈盈,让人看着就心情愉悦,

思维敏捷,交流起来幽默不断,像一泓清泉沁人心扉。

不争不怒不出风头,连她今年年初结婚的消息都是从她微信头像的变化中知道的;

看似毫无存在感的人,有时就是这样,反而让人更难以忘记。

第三位是教授国际私法的CR老师。

第一次见她,是在学院举办的新生入学见面会上;

一众男领导,只有她一位女老师身在其中,已然瞩目。

台上依旧是冗长的毫无新意的例行讲话,

良好的教养让台下这位女教授依旧端庄正坐,细细聆听;

当她上台讲话时,更是让人惊喜。

逻辑清晰,声音却很温婉,丝毫没有女强人的盛气凌人;

废话不多,整个讲话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让人如沐春风;

就是那一晚,我才真切感受到什么叫“刚柔并济,以柔克刚”,

彻底成了她的小迷妹。

大三的国私课是她带的,果然不负期望;

可惜因为身体原因,只给我们上了半个学期。

她很喜欢跟我们讲她在爱丁堡大学读博士时的求学经历:

生病了也要硬撑着在案台前伏笔耕耘,要不然就不能按期交稿;

物价太高,不舍得花钱,大多数是靠热水和面包撑过一个寒冬;

眼巴巴看着其他朋友过得潇洒自在,

也会埋怨自己为什么偏要选择苦兮兮地在异国他乡啃法条案例。

但是,她娓娓道来时满眼都是对那段苦日子的怀念和感激;

正是那段磨人心智的日子,锻造出了今天如此耀眼的她吧。

“女神”一词的滥用,已让女神走下神坛,

成为和“帅哥美女”一样,仅是个不带感情色彩的普通称谓。

但不能否认,生命中遇见的某些人,

还是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地誉奉他们为“男神”“女神”。

其实都是一样有着喜怒哀乐和很多缺点的普通人,

只是认真生活工作的他们,身上某一点气质和品格恰好吸引了我们,

然后这个闪光点被我们本能地放大,于是便有了光环加身。

纵使知道真相,但又有什么所谓呢?

榜样的力量,不就是让人因向往而不断努力靠近的吗?

我和遇见过的这些女神们都不熟,也不想打扰,

就这样远远地看着,就觉得很美好。

当遇见更多优秀的人,当评判的标准变得更多元;

认为是“男神”“女神”的几率也在负相关地减少。

很久没有对一个人产生这种掺杂着喜爱和敬佩的仰慕之情了,

忽然间,很怀念那些有女神光芒照耀的“黄金时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