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无可控制地被故事吸引,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天生喜欢娱乐,而是大脑在进化过程中演化出的生存优势。人类早已可以登上月球,探索外太空;但是我们对大脑的了解还少得可怜,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仪器与故事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如何顺应大脑的特点来提高自己的讲故事能力?这是这篇文章要介绍的亚马逊畅销书《wired for story》(我翻译成“故事脑回路”)作者LIZA CRON想要讲述的问题。
作者Liza Cron:洛杉矶加州大学作家课程讲师、
华纳兄弟等电影公司的故事顾问。
人人都喜欢听故事,这是生存本能,不是大自然的附赠娱乐功能。人类时刻不断回顾自己的经历,模拟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出生存最优的选择。更巧妙地是,通过故事,我们不需要亲身犯险,就可以代入到别人的经历,体会他生死存亡的决策。如果我们能更多了解大脑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就可以探究怎么能讲好一个故事。
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可分为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意识层面就是“我”能够感受到的一切感觉、语言、行动,比如“我”知道我正在看这篇文章;非意识层面就是“我”感受不到的,但却实际上全部“偷偷考虑”了的。比如我下班回家在马路上走,听到后面一声“昂——”的一声,我立刻一扭腰以最快的速度闪到一旁,一辆货车从我耳边驰过。
在这里,“我”一边走一边意识里在想,记得到楼下菜市场买大蒜,然后听到了喇叭声。但是潜意识却已经帮我考虑了:这条路下班时间车一般比较多,因此后面来车的可能性比较大;喇叭的声音不是轿车的滴滴声,也不是电摩发出的声音;轮胎压在马路上的砂石噪音表明这台车吨位比较大;这个时间或这个地点我曾经看到过前面楼盘施工的货车往来,因此极有可能后面是一台货车;这些背景信息都是潜意识一瞬间处理完毕,然后指挥人体几十亿肌纤维协同产生我敏捷的扭腰动作。
很明显,如果潜意识的这些工作如果让我们的“显”意识来做,在前面的例子里我很有可能来不及想完就被撞飞了。
同样,在我们读故事的时候,意识的“我”在跟着主角风花雪月或穿越探案,但是潜意识却在根据我们以往的生平经历、场景、灵感、概念为情节提供解释,和预测可能发生的场景。两者的配合,特别是潜意识处理的大量信息,给读者施加了一个“魔咒”:“代入感”
关于“代入感”,我们可以在看小说和电影的时候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心情这么激动。特工伯恩拿着烧红的镊子给自己取子弹,我为啥拿着爆米花一边龇牙咧嘴?
因为我们都有镜像神经元,神经科学家早已在功能磁共振成像中观察到大脑通过故事感受到的伤痛跟实际肉体伤痛成像一致:我们在故事里的经历调动了真实生理反应和情绪。这解释了我们“感同身受”的问题,但是,还不足够说明我的“代入感”。
想象一个场景,我们去菜市场买菜,看到路人踩到香蕉皮摔个四脚朝天,我也会虎躯一震,摸摸自己屁股。但并不会饶有兴致地蹲在路边,看他如何爬起来,看他如何一边唾沫横飞抒发内心激烈的感叹,又如何继续在菜市场完成他交易任务。因为实话说,我不在乎。
即使身体上明明感受到了,但是我不在乎这个人,或者说,这个角色——如果读者不在乎发生在角色身上的事情,那么无论什么样惊险的情节读者都不会有兴趣。这里作者指出了写作最大的误区之一:故事就是情节。
情节最精彩的,莫过于警匪片。卧底智勇,毒枭狠辣;但如果有人问你,这些警匪片的情节是怎样的,情节是如何反转的;你是否能说出来?
我们记得的,永远是一个角色,或许是无间道里的梁朝伟,或者是越狱里的T-bag。故事里先建立了角色,我们的大脑才能够代入角色,一切情节才有意义;情节是设计出来看角色如何反应的。我们只有认同了角色,才能从不一样视角看到全新的世界。
在美剧《绝命毒师》里,我们关心的,不是警匪斗争,而是毒枭的养成:老白窝囊了一辈子,朋友同学都已事业有成,自己是个穷化学教师,身患癌症,妻儿困顿。老白不甘心,但是窝囊就是他一直以来的样子啊,看着手里的诊断书,他会怎么决定?— 这就是故事发展的原动力,不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警匪斗,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道理,而是一个“普通人”的内心冲突和境遇。
此后围绕老白发生的所有情节,即使是我们都熟悉的老桥段,立刻因为我们站在了主角的心理视角有了全新的意义:懦弱的本性、家庭的责任与爱,对人生的不甘,给我们戴上了一副情感的眼镜,影响着我们看到的所有内容。我们当然知道老白的境遇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是我们还是忍不住去在乎。
因为在乎,所以投入,淋漓尽致看完故事的我们,才会意犹未尽地说:“情节真不错”,又一次错误地把感动和回想归功于情节。
故事真正的作用,就是让读者沉浸在角色的情绪中,面对生命的逆境,受尽当众的羞辱,体会他内心的炼狱和两难的抉择,回味人性的五味杂陈和人生的无常。故事的内核,首先是关于主角的内心矛盾和改变;让我们超越时空和躯壳,超越这只有一次的生命和不可知的未来。
附:好句摘录和翻译
My life has been full of terrible misfortunes, most of which never happened.—Michel de montaigne
我的一生充满了可怕的不幸,虽然大部分都没有实际发生。—米歇尔 德 蒙田
Myth: the plot is what the story is about
迷信:故事就是情节。
Reality: a story is about how the plot affects the protagonist
事实:故事是讲述情节是如何影响主角的。
Myth:adding external problems inherently adds drama to a story.
迷信:增加主角的外部障碍就可以使故事更富有有戏剧性。
Reality:adding external problems adds drama only if they re something the protagonist must confront to overcome her issue.
事实:增加外部障碍能够更加戏剧化的前提是,外部障碍对于主角来说必须是她为了克服自身的问题不得不面对的。
The only true voyage of discovery… would be not to visit strange lands but to possess new eyes. — Marcel Proust
真正的探索发现之旅,不是去远方,而是拥有重新看待一切的眼睛。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