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风俗人情录之一:节日习俗
乾州蕞娃
民俗,是由一地一隅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乾县历史悠久,民风古朴,其保留下来的一些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内容繁多、形式独特、导彩纷呈,以下简介几种有特色的民俗文化。
春 节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底(正月三十),燎过惶惶才算是结束,期间有许多节日活动。小孩子们对于过年那是相当的期盼,一首《过年好》就尝尽了所有孩子们的心声:“过年好,过年好,穿新衣,戴新帽,吃白馍,砸核桃,锅里煮着黑猪娃。”,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相反的,《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首歌自己的印象到不是很深。“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吃灶糖;二十四扫尘房;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吃年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大概是觉得这些东西都应该有大人来操心,与孩子们无关,作为孩子的我只关心吃的问题,真是不折不扣的吃货。
(一) 腊 八 粥
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腊八粥的由来大概有三种,一是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传说古时人们在腊月初八日祭祀天地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二是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三是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就念经吃粥,这样就给腊八节增添了宗教色彩。
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乾县至今仍有吃“腊八面”的风俗。先一天用肉、胡萝卜、豆腐、菠菜等做成臊子,红红绿绿的倒也十分好看。面条一般都是手工擀好的细面。传统的习惯是就要天不明全家在一起吃腊八面,邻里间还讲究互相以腊八面馈送,表示祝福。(未完待续,欢迎各位关注转发,支持赞赏,拍砖留言)
乾州蕞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