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美]大卫·伊格曼的《大脑的故事》。核心内容就是大脑神经元细胞其实是后天根据环境、为适配环境而后天搭配,然后形成相应意识的。
一、人脑的接线方式是“现场连接”
人类大脑不是一生下来所有东西都接好了线,而是根据生活经历的细节来进行塑造的,这就导致人在年幼时,大脑要经历漫长的时期来适应环境。如果说动物大脑内部联接是“硬连接”(按预设程序接线),则人类大脑的接线方式则可叫作“现场接线”。
出生时,婴儿的神经元是相互独立的、未连接的。在人生的头两年,随着大脑细胞接收感觉信息,它们异常迅速地连接起来。每一秒就有多达200万个新连接(突触)在婴儿的大脑里形成。两岁时,小孩子拥有超过100万亿个突触,是成年人的两倍。
人脑能够根据出生的世界进行自我塑造。
二、人脑的意识是社会活动的产物
2009年7月31日,美国人乔舒亚·法塔勒(Joshua Fattal)、莎拉·舒尔德、沙恩·鲍尔(Shane Bauer)在伊拉克和伊朗的边境地区徒步去看瀑布时,遭到伊朗军方逮捕。
莎拉这样说:
单独监禁的最初几星期到几个月之内,我就退化到了动物状态。我的意思是,我成了关在笼子里的动物,一天里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踱步。动物状态最终又变成了植物似的状态:意识运转逐渐变缓,想法变得重复。
一颗正常的大脑有大约60亿~8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要建立近一万条连接。每个大脑的连接方式都不同。你的经历、你的记忆,所有让你之所以成为你的东西,通过神经细胞之间数千万亿条连接的独特模式表现出来。
神经元的联结就像蚂蚁聚集一样,足够多的蚂蚁聚集一起超级有机体就出现了,它有着比自身基本零部件远为复杂的集体性质。这种现象叫作“涌现”,指的是简单的单位以合适的方式互动,便出现了更宏大的整体。
蚂蚁之间的互动是关键,大脑里的情况也一样。单个的神经元就是一个专用细胞,和你身体里的其他细胞一样,神经元的部分专门用途令它可以处理和传播电信号。像蚂蚁一样,单个大脑细胞终生都只运行局部程序,细胞膜承载电信号,时机一到就释放神经递质,并接受由其他细胞放出的神经递质。就是这么简单。大脑细胞生活在黑暗之中。每个神经元一辈子都嵌在其他细胞的网络当中,简单地对信号做着回应。
它不知道自己是在参与移动你的眼睛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的任务,还是移动你的双手演奏贝多芬的乐曲的任务。它对你没什么认识。虽然你的目标、意图和能力完全依赖于这些小小神经元的存在,可它们生活在一个更小的层面上,对它们自己合力构建的东西并无觉察。
不过,只要有足够多的基本脑细胞聚集到一起,以正确的方式互动,意识就涌现了。
蚂蚁和神经元一辈子都按局部规则生活。不知情的蚂蚁促成了蚁群的复杂行为,而神经元造就了我们。
“涌现”系统就像飞机,飞机上没有任何一块金属具备飞行的能力,但当你把零件以合适的方式组装到一起,飞行就涌现了。一套系统的零部件可以相当简单,关键在于它们之间的互动。在许多情况下,零部件本身可以替换。
三、未来“超人类”时代
如果大脑的软件才是思想的关键因素,而不是硬件细节,那么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把自己从身体基板上转移出去。有了足够强大的电脑模拟大脑互动,我们就可以把自己上传。我们可以运行自己的模拟系统,摆脱人类原本的生物性的神经系统,成为数字化的非生物存在。这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飞跃,并把我们推入“超人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