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童
早从青年畅销书作家(虽然他自黑“中年滞销书作家”)李尚龙处听到这个概念,当时就有共鸣。
有用无用,与通过这个交往,能否获直接或间接得金钱、名誉、地位、订单、工作、服务无关。
李尚龙多在讲“高攀”——认识比自己更好的人。但层级差得太多,有了人家联系方式,也难于得到具体的生活、工作、做人方面的成长。此处,书童更多地讲讲被“高攀”——不想讲被动的一方有多了不起,而是一些听到、见到的人和事儿,有些有趣,值得一写,可做为工作生活中的借鉴,让自己省些时间精力,可以主动回避一些人和事儿——或者,可以理解成:不写,容易“憋出内伤”。
有事求你,就“自来熟”,见了就套近乎,姐姐哥哥地叫,事儿办完了,就对你“脸盲”。等你找他办事时,全看他心情。只见过一次,再见时就能像老友重逢一般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许在考场上,都能迅速化解自己的尴尬,给你来个熊抱,只为了你同事能给他高分通过。与你交往,全然只为了能给自己铺路,让自己胡乱教出的学生也能通过考试。太过功利,一次两次,只当是多结善缘,期待他能觉醒,但是时间长了,再宽容,也不能对不起自己的专业水准,给他们过啊。……仍结了“梁子”。
“点头之交”,突然跟你熟络起来,然后问你能不能给他写篇文章。
——……
刚认识,自我介绍后,就让你帮忙写学校推荐信。
——推荐信,是老师写好,直接寄给学校的,内容本人是不会知道的啊。
——……
一个团队里。工作任务、目标已知.
如:修电路。
我不会。
——……我会(事实上,我也没干过。会不会,只有试了才知啊。当年如果心想着不会吃奶,还不饿死了?!决意不说话,到现在也不会说吧?)
如找XX办事。
我不认识。
——……我认识。(当年连母亲也不认识啊,去认识,才能认识啊。)
如学一项技能。
我学不会。
——都不会,倒是学啊。
没时间。
——谁的时间都有限,安排好,挤挤就有了啊,比如不再看手机、网页、少聊天……
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
平时你好我好,到工作中,明明顺路帮助他跑了腿儿,让他跟对方再联系一下确认。
回复了,却回头事情出了岔头儿,打电话质问你:XX说没在他那里啊,当天你怎么办事儿的?!
——你当天确认了吗?
——没有。
——那你是你自己造成的问题啊。
——啪,挂掉电话。
服了。居然再打过来。工作电话,怎能不接。接,没好气,再挂掉。——你也就是同事,不然……可能真的被拉黑了啊。
丢给你一份长文件,“帮我译。”
——当年傻,译好发回去就再没回应了。是再没有讲一句话的那种。十年后,想起,跟他要翻译费,找其他同事要来微信号,讲了一句,没有回应,十几天后,再发信息,发现被拉黑了。哈哈哈哈。
上来劲儿了,跟你不停不停地讲他遇到的问题,等你遇到事儿了,找他聊聊,却没有输出的机会。
真诚相亲,也的确从个人经济、小嗜好、总体靠谱程度上看,是可靠的“结婚对象”,也会让你非常不舒服:
拐弯抹角地问你是否有车:你到XX开车多久?——查地图就行了,问个什么啊!
你会做饭吗?——我会,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高,与你何干?
你做的XX很好啊,我也订一份。——请问凭什么?你是我的亲朋故旧?还是你付钱?
要不我还得买。——那把钱给我吧。
给你包个红包。——那倒是包啊。
你很优秀啊,应该追求的人嗡嗡的啊。——有点儿会讲话了啊,那也不能谁追都答应不是?
你单位门口是不是XX了?——你来了吗?
XX告诉我的。——中午跟XX吃饭聊天,XX说,今天我就没跟他说过话。
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
这是在不断践踏底线吗,巨婴们?如此费时费力,还极有可能交恶的社交,是不是各位看官也觉得,不要也好。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社交呢?草草写几句:能互相扶助、聆听、安慰、帮衬,并不一定要时时通讯,却每次遇到事情时,只要让他知道,就有办法解决或是有个聊天的对象。通过对方,能看到或是变成更好的自己,但交往时并没有出于任何功利的目的。或者,即使是在名利中相识,却仍认可对方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样的社交才可能转化为长久的友谊。在长久的交往中,经历过几次困难或是变故,仍能相互信任。这非常难得,一旦遇到了,可不要弄丢了啊。
2019.1.27